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承芬  张景焕 《心理科学》2001,24(5):528-532
本研究旨在运用隐含研究方法揭示教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结构。为此,本研究进行了一个预备测试与3个正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创造性,责任感,教育效能感等21项特性是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②在这些心理品质中,客观公正性、移情性、角色认同、有恒性、监控陛、责任感、非权势等11项心理品质被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认定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③人们心目中教师心理品质由工作动因,工作行为、行为调控三个维度构成的;④综合三项测试结果,本研究认为教师心理素质是由3个维度、10项基本特性构成的。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这一结论与以前研究结果的关系及隐含研究方法对于该项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通州区一所普通中学的22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学习坚持性问卷,考察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数学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并检验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中的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坚持性水平,而父母支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及其教师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瑜  刘开练 《心理科学》2004,27(4):967-969
学习策略是当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学生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在内容和程度上都有不同的表现;相应地,教师对学生策略应用的调控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继而,学习策略的应用与教师对学习策略的调控彼此之问经常产生相互的作用与冲突,教师需要在策略指导与教学中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艳娥  叶一舵 《心理科学》2004,27(6):1523-1525
本文通过对530名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测试,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教师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具有间接或直接的预测作用,且它们可能分别对某种类型的应对方式更具重要性。(2)高自我效能感、高社会支持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适应性应对方式;低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支持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3)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增加有助于教师压力的缓解和适应性应对方式的采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成子娟  戚碧玉 《心理科学》1999,22(4):331-334
本研究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数学学习之间的内在规律出发,综合考查了各类教学法在学前施教的利弊;同时,在活动教法、指导操作法、演示法和讲授法之间做了对比实验,并设计了一整套以指导操作法为主的学前数学教法,以演示为主的数学教法之间进行了长期、深人的跟踪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基本被控制的条件下,指导操作法优于其他的教法;实验班儿童的智能发展,特别是数学能力的发展,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儿童。这个优势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自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对7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由学校认同、利他行为、责任意识、人际和谐和资源保护等五个因素构成;职称和学校等级对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高级职称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低级职称教师;省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市一级学校教师,而市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区一级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8.
寄托儿童与一般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瑜  佘凌 《心理科学》2007,30(2):337-340,284
寄托儿童是我国在新时期出现的儿童群体。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G—TAT)对温州地区160名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寄托儿童和一般儿童在一些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最后从社会交往角度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些人格特征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认为教师共情能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的发展,但教师共情能否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呢?以往研究存在较多的分歧。本研究为进一步考察教师共情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开发和运用针对教师职业特殊性的ANVs共情测量工具,采用准实验的方式,运用共情培训对20位实验组教师进行干预(另外20位教师作为控制组),同时收集相应实验组803名学生、控制组852名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并采用多层线性的方式控制无关变量,关注学生原有成绩的影响,从而检验教师共情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共情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2)在教师共情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原有成绩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