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情绪社会建构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分析708组配对数据,探讨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绪创造力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角色认同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情绪创造力与领导激励创造性的交互作用通过员工创造性角色认同为中介,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从而表现出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Drawing on Dewey's pragmatic perspective 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evious research on promoting employee creativity in indust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tudent creativity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eacher's encouragement,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140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nation‐wide contest in Taiwan, path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eacher's encouragemen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although indirect, effect on student creativity, and that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as opposed to teacher encouragement or intrinsic motivation, has a direct and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on student creativity. This finding is in partial agreement with prior research which reports student creativity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eacher encouragemen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highligh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eative process engagement in facilitating student creat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
顺从是儿童早期重要的社会化成就。传统理论关注父母控制策略对顺从的作用,但实证结果表明其解释率有限;当前理论更加关注积极养育行为在顺从发展中具有发展适宜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考察了84个家庭从儿童6个月到3岁时母亲的敏感性和鼓励自主两种积极养育行为与学步儿顺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合作性顺从有正向预测作用,对2岁到3岁合作性顺从的变化没有预测作用;(2)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情境性顺从和2岁到3岁的情境性顺从的变化均有负向预测作用;(3)在2岁到3岁期间,母亲的鼓励自主与学步儿的合作性顺从水平有双向正向预测作用,但与情境性顺从不存在双向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习氛围量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修订的课堂投入问卷对12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根据主观社会阶层得分在3分以下、6分以上的标准,筛选出491名典型低阶层(374人)与高阶层(117人)被试,考察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学生自主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自主动机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阶层在教师自主支持影响初中生自主动机进而影响其学习投入的过程中起到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教师期望评定量表、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就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期望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和学业成就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对教师期望水平及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感和学业成就动机也有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感和学业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This study explored counselors’ conceptualization and use of encouragement as a therapeutic tool. Responses to two questions from 100 South Korean youth counselors were analyzed using consensual qualitative research–modified. As a result, six categories emerged under each domain.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and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Este estudio exploró la conceptualización y el uso del apoyo como herramienta terapéutica por parte los consejeros. Usando el método modificado de investigación cualitativa consensual, se analizaron las respuestas proporcionadas a dos preguntas por 100 consejeros surcoreanos que trabajan con jóvenes. Como resultado, surgieron seis categorías bajo cada dominio. Se discuten las implicaciones para la consejería e investigaciones futuras.  相似文献   
7.
杨翠蓉  胡谊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和适当的竞赛等手段对中学生的好胜心进行培养,通过一个学期三个阶段的培养,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好胜心水平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增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好胜心水平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适当的竞赛是培养中学生好胜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学生进行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办法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心理结构,并经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心理结构是个多维结构,它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爱生包容、尊崇公德、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民主公正。  相似文献   
10.
学生对教师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4,27(2):344-346
本文研究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不同管教信息时对教师情绪的认知以及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对597名中小学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采用“诱导教诲”、“困扰担忧”的管教信息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而“愤怒批评”的管教信息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研究还发现.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反应存在差异.而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对性质不同的行为问题加以管教引起学生的反应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