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Four pigeons were trained on a multiple variable-interval 30-s extinction schedule with various pairs of spoken English words presented as the discriminative stimuli. The birds typically produced discrimination indices of 70% to 90% accuracy.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was improved by shortening the interval between auditory stimulus presentations, an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yllables in the words.  相似文献   
3.
Code-switching occurs regularly in the input to bilingual children. Yet, the effect of code-switched input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unclear. To test whether word learning would be affected by code-switching,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children (= 45, 19 boys, MeanAge = 5.05 years; ethnicity: 37 Hispanic/Latino, six Non-Hispanic/Latino, two unreported) were taught English-like novel words in two conditions. In the English-only condition, definitions for novel words were provided entirely in English. In the code-switch condition, definitions for novel words were provided in English and Spanish, incorporating code-switches. Children required fewer exposures to retain novel words in the code-switch than the English-only condition and this effect was not moderated by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or exposure to code-switching, suggesting that code-switched input does not pose word-learning risks to bilingual children, including children with lower levels of language ability.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工作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兰 《心理学报》1997,30(1):105-111
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简称CSCW)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在高技术支持下的群体协作。CSCW中蕴含着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问题。心理学家需要更好地理解群体协作的性质以评估新技术是否与群体协作相适应,其研究成果会有助于理解如何构建技术和哪些技术可能成功。本文首先从分析CSCW的领域维度入手,然后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研究问题,最后简要介绍国外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The mutual exclusivity (ME) assumption states that children affix a novel label to only one unfamiliar object, while the novel-name-nameless category (N3C) assumption states that children affix a novel label to multiple unfamiliar objects.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he two assumptions, two types of tasks, with two trials in each, were given to 5-year-olds. In the first trial of each task, all children selected only the unfamiliar object for a novel labe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E assumption. For the task which did not have the same unfamiliar object in the two trials, 94% of the children selected the object with the same shape but black-white reversed image in the second tria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N3C assumption. For the task which had the same unfamiliar object in the two trials, 43% of the children selected the same object in the second tria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E assumption, and 48% of them selected the object with the same shape but reversed imag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N3C assump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E and N3C assumptions can be flexibly applied to children's word learning.  相似文献   
6.
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教师的六组定性的评分用语词 (符号 )进行了经验赋值。参加赋值的是 2 66名小学教师。结果表明 ,六组评分用语词 (符号 )都是模糊概念 ,其中每种评分方式中处于最高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小 ,处于中间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居中 ,处于最低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大。词 (符号 )义的模糊度与评价的把握度呈现负相关 ,即词 (符号 )义越具体 ,模糊度越小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大 ;反之 ,词义越含混 ,模糊度越大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小。教师对各种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赋值受百分制的“及格—不及格”的划分的影响 ,受评分方式中等级数目的影响 ,即增加评分等级会减少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模糊度 ,增加赋值的把握度 ,还受评分用语词 (符号 )本身数量特征的影响。在各种评分方式中 ,评语词 (符号 )在心理量表上的距离是不等的。本研究的结果对教育评价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玉芳  孙健 《心理学报》1994,27(1):8-13
用经过删除的语音歧义句作材料,研究了词边界信息在句中的分布。结果说明,在歧义句中歧义音节是最重要的切分线索;向歧义音节的前后过渡也对词切分有贡献;歧义音节和过渡以外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切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汉字阅读材料的不同组合对字词认知速度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材料是一篇320个字的短文阅读材料,分成三种不同组合形式让被试从左往右发声念读.一种是顺意排列材料形式(即文章句子符合句法及词意),一种是逆意排列材料形式(即将文章的字词逆反排列);一种是随机排列材料形式(即将全文字词打乱随机排列)。实验结果表明:对顺意排列材料的念读效果最好,念读速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材料组合形式;中青年组被试的结果明显优于老年组及儿童组的结果.结果提示,对字词念读的认知加工过程明显受相邻字词关系的影响及字词句子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爱保 《心理学报》1996,29(1):53-57
讨论了词语使用过程中视觉使用频率和听觉使用频率的区分。通过两个实验对听觉使用频率进行了探讨。实验一通过量表评定法得到了两组视觉使用频率相同,但听觉使用频率不同的双字词,实验二利用实验一得到的两组双字词对被试进行了记忆测验,在单一的听觉条件下,发现在自由回忆,听觉再认和模糊辨听这两类不同的记忆测验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听觉使用频率自身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汉族大学生为被试对低频冲突字、联绵词尾字和高频多音字的认知特性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主要部件读音与整字读音相冲突的低频字命名反应中具有延时效应(即命名反应时延长或反应错误率升高);对联绵词尾字和多音字的命名反应同样出现延时效应。研究支持汉字认知的多因素影响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