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社会对医德的认同度差等原因造成的。医生要学会自我宣泄和解压;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医患双方要相互沟通和理解;政府应为医者创造良好的医者心理健康氛围。  相似文献   
2.
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原因之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但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较少见,因异物吸入史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误诊。利用哲学原理辩证分析其误诊的主客观原因,以提高对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认识,减少误诊,防止误治。哲学对于当前临床医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误诊误治病例所致医疗纠纷分析——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医疗科技发展的相对性、疾病规律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医生医疗知识的局限性等,导致了临床误诊误治的不可避免性,而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中,大多是由于误诊误治所致。通过对3例误诊病例及所致医疗纠纷的分析,指出临床误诊误治的客观性、主观性及不可避免性。同时提示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随时更新医疗知识,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时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积极治疗,减少对疾病的延误诊治,减轻病人痛苦,改善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专科的发展对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它可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临床思维,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是综合性医院医疗实践的主旋律,医学界应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误诊的原因,然后指出防止或减少误诊的途径是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并提出了在临床过程中培养整体思维和系统性科学思维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疾病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是导致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疾病首发症状的不典型进行哲学分析,通过举例阐述如何在临床上运用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识别不典型首发症状,以及因果联系在首发症状不典型病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文章分析了由因果理论得出的病因诊断和对因治疗医疗模式在临床运用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下背痛是一组临床十分常见的症候群,老年下背痛随着增龄因素,发病率逐渐提高,而老年下背痛的诊断治疗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叙述了老年下背痛的发病机制、特点、诊断及误诊分析,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对待老年下背痛患者要以辩证的哲学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异物系儿科常见病,误诊原因很多,如病史陈述不详细、辅助检查的干扰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异物的不典型位置。传统观念中,右下肺异物高发,实际上,受气流及异物体积的影响,轻而小的塑料可被回吸进入左上肺,而较大的异物受自身重力影响多进入右下肺。异物进入体内,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咳嗽、咯血、喘息甚至呼吸困难等,诸类症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因此这些症状的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方面,突破传统的支气管镜技术,提倡可以首先采取保守治疗,给予拍背、体位引流等手段,部分患儿可自行咳出异物,这样就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转入外科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出。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诊断上依赖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对该病足够的认识,正确诊断尤为重要。在诊断中,科学地应用哲学思维,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医学中的哲学: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良好的临床思维不仅是医生正确诊治疾病的基础,也是医务人员高素质的体现。本文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讨论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临床思维失误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思维水平,必须意识到学习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故误诊是医学发展的正常现象。但对于那些可知可预见的疾病则应避免误诊。从临床误诊病例中分析误诊的主观原因有医生认识不足、思路狭窄、经验主义等。只有综合思维、辩证分析、不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