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了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椎骨、椎间盘形态及腰椎矢状面大体活动度。选取34位在我院查体的老年人,并按骨密度值分组(9正常,11骨量缺少,14骨质疏松症),拍摄腰椎侧位片及磁共振图像,并测量活动度。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腰椎椎体前部高度增加,骨质疏松与椎间盘中部膨胀和相应椎体的塌陷有关,而与椎间盘性质无关,其腰椎大体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不仅影响骨矿含量,也影响骨周围软组织,且与椎体终板变化继发椎间盘膨胀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入路,对两组共41例患者分别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行TLIF手术,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区域疼痛、腰腿痛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因此,经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创伤造成的多裂肌退变和术后慢性腰背疼痛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诸如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椎间盘炎、腰椎失稳等严重手术失误与并发症时有出现,成为骨科医师的一大困扰。分析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问题,辩证思考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指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失去连接而发生脊椎滑移。从疾病起源、发展、转归的角度,结合自然辨证法的理论,针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对哲学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如对疾病发展规律的研究、诊断理论的建构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自体血清局部注射对腰背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建立动物模型,分组对照研究。共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通过手术造成小鼠腰背部肌肉损伤。之后,在损伤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或原浓度的自体血清、二倍浓缩的自体血清、四倍浓缩的自体血清。在术后第2、4、7日分别测得各组小鼠腰背肌肌力,求四组小鼠腰背肌肌力的平均值及标准差,比较组内及组间的差异。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自体血清局部注射处理的小鼠,肌力恢复更加明显,愈合后肌力明显增强,术后第7日各组肌力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组,原浓度血清组、二倍浓缩组、四倍浓缩组平均腰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动物模型验证了自体血清局部注射疗法在腰背肌损伤的动物模型中是有效的,可以促进腰背肌损伤的修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后路椎阎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7.
比较放散式体外冲击波与传统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评价。对2010年6月至fi013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139例,女1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并在治疗前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应用健康调查评分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对患者进行随访1周~12周,平均(10.0±3.4)周,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2周及4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并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9.
比较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中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影响。前瞻性纳入单节段腰椎疾病预行TLIF手术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Wiltse入路组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通过比较术后3天、14天、1年腰背痛VAS评分,术后第二天CK值、术后1年MRI评分,并通过术后多裂肌病理活检等证明了Wiltse入路在治疗单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外侧植骨融合(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及二者联合运用(PLIF+PLF)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对5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三组,回顾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植骨融合率以及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显示:B组(PLF)的植骨融合率低于A组(PLIF)及C组(PLIF+PLF).在椎问隙高度维持、滑脱角丢失等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并且与C组无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A组优于C组(P<0.05),并且与B组无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比较,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得出结论:PLIF和PLF均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的有效融合方式;PLIF及PLIF+PLF的融合率优于PLF;综合分析PLIF应用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中优于PLF及PLIF+P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