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dimension of reflective processing (e.g., deep and elaborative processing) was connected to the use of relational aggressions, social aggression, or both.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629 college students (66% female, 91.6% White) was surveyed to ascertain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relational and social aggression and deep and elaborative processing. The overal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was significant, Wilks’s λ = .12, F(4, 2162) = 1010.80, p < .001. Univariate results were used to show that the two predictors (relational and social aggression) significantly and strongly positively predicted the use of deep processing, R2 = .81, p < .001, as well as the use of elaborative processing, R2 = .87, p < .001. In summary, higher levels of social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 were related to higher levels of deep and elaborative processing. Implications for thes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
提取练习比建构概念图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和迁移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依据认知负荷的3个成分,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前期知识水平与策略复杂性对以上两种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期知识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提取练习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建构概念图策略条件下,高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在记忆保持和迁移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低前期知识水平的被试;(2)当降低概念图的难度后,被试使用建构部分概念图策略产生的认知负荷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相比显著降低,并且其在学习阶段学习到的知识量显著地高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的结果,但是在最终测试上,其记忆保持与迁移的正确率与使用提取练习策略并没有显著差异,策略的复杂性增加了学习者的额外负荷,但是对策略有效性的发挥却不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提取练习策略之所以比建构概念图策略更具优势,不是因为其策略本身更易掌握,而是因为其与建构概念图策略相比不受学习者前期知识水平的影响。这意味着认知负荷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提取练习在记忆保持与迁移中产生优势效应的内部机制,并进一步证实提取练习与精细编码不同,具有独特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对精加工推理的影响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淑斌  莫雷 《心理科学》2001,24(4):409-411
本实验研究在文本中突出关键词对精加工推理的产生水平和产生阶段的影响。研究采用了让被试阅读后做测试题的方法,通过分析测试题的成绩得出的结果表明:在文章中突出关键词有助于产生近推理和内涵推理,且使这两类推理更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本研究补充了McDaniel和Donnelly 1996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说明文为阅读文本,通过使用累计窗口技术、自定步调的阅读时间法和句子核证法,结合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考察了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实验1结果表明,被试在文本阅读理解中产生了精加工推理,内涵推理成绩显著高于外延推理;与文本信息密切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容易被激活。实验2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存在错误记忆现象;错误记忆随着一般世界知识与原文关联程度增强而增加。结论文本阅读理解中存在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二者均与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有关;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与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中的错误记忆一样具有顽固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中日两国大学生为对象,针对精制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在精制化三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日本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精制化活动表现出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比男生的精制化活动更为积极,但日本的大学生却无此种性别差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习的主流观点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记忆提取本身并不产生和促进学习。但最近多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提取更能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本文首先对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实验证据做简要梳理;之后重点介绍关于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多种解释机制,主要包括:侧重于从理论机制层面解释的记忆失用新理论,强调内在精细机制的精细提取假设,以及解释保持间隔(长、短)与学习方式(重复学习、学习-测试)交互作用的基于分布的二分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记忆提取作用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强调应从多角度揭示记忆提取练习促进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DRM范式,设置三种参照对象条件(自我、他人和中性参照),考察错误记忆是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1)与正确记忆一样,错误记忆中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2)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回忆成分均显著多于他人参照和中性参照,但熟悉性成分在三种不同参照对象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3)当词表中学习项目由分组呈现变为随机呈现时,错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仍稳定存在。结果揭示,自我参照效在促进正确记忆的同时,亦可易化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不同线索强度(强/弱)的中文词对, 选取大学生被试126人, 考察了不同学习方式(重学/测试)在不同时间间隔(5分钟/2天)最终自由回忆测试成绩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强线索强度词对上, 学习方式主效应显著, 测试条件的回忆成绩在5分钟以及2天后均高于重学条件;而在弱线索强度词对上, 学习方式与间隔时间交互作用显著, 5分钟时重学条件与测试条件的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 而2天后测试条件的记忆成绩却显著高于重学条件。结果表明词对的线索强度能够调节测试对不同时间间隔记忆保持的促进作用, 支持了精细提取假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文本背景下句子错误记忆的发展性逆转现象及精加工推理效应,95名有效被试学习3篇文本材料后,参与由学过句、内涵推理句、外延推理句和无关句组成的再认测验。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被试学过句的正确再认率和关键诱饵句的校正的错误再认率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后二者差异不显著;(2)内涵推理句错误再认率高于外延推理句,高中二年级被试尤甚。结论:(1)句子真实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句子错误记忆存在发展性逆转现象,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句子错误记忆发展相对迅速的阶段;(2)文本背景下,不同的精加工推理诱发了不同程度的句子错误记忆,这种精加工推理效应与一般世界知识的自上而下激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钟毅平  陈梦稀 《心理科学》1997,20(6):530-535
本文以社会认知为出发点,考察印象形成记忆和认知表征;采用具体行为描述作为刺激材料,通过三个实验,160名被试,系统考察了印象形成中行为信息加工的方式。结果表明:(1)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对行为信息进行精致加工编码,行为信息与品质相关,但它们是独立存贮在记忆中;(2)项目增加和项目丢失技术是区别精致加工和组织加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