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40年来, 正常人的自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增加的证据显示正常人的自恋可以按照适应功能进一步区分为适应性自恋和非适应性自恋两类.本文对揭示两类自恋差异的证据进行了全面梳理, 包括二者的成分构成,适应功能,人格基础,发展规律和遗传基础.这些结果促进了对自恋复杂性的认识, 加深了对现有研究的理解, 同时也突出了未来区分二者的重要性.将来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澄清二者的差异, 编制相应的量表, 探讨二者在其它方面的不同, 特别是二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俭是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信念, 它促使个体为实现长远的目标, 主动地约束自己的欲望, 限制自己的获取, 有节制地使用资源。俭的内涵丰富, 可从目标和手段两方面分析, 其下又可细分为生存性目标和生存性手段, 发展性目标和发展性手段。对俭的形成有多种解说; 适应说、驱动说和特质说分别从外在约束、内部需求和个体特质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过解释。俭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又对个体的知、情、意、行具有引导作用。未来研究可对培养个体和社会层面俭的意识和行为的条件和可能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 也可对不同类型的俭可能对应的心理、行为或者脑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对1274名中学生的适应状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适应及其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中学生的适应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生理适应、人际适应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个性素质、自我、人际素质、应对风格和年级组五个变量对中学生适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已成为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展开了研究。该文研究从亲子沟通的特点(如沟通内容、频率、主动性、沟通问题等),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沟通对象、青少年年龄、家庭环境等),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尊、学业、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犯罪等问题行为)的关系、亲子沟通的研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73-1080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收入与幸福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低收入水平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幸福水平的显著提升,当收入一旦达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之后,它对幸福的积极效应就会被社会比较、适应和欲望等心理因素削弱。基于这种关系,要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一方面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与公平调整,特别是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8.
记忆的生存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进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记忆效果,探讨了生命有机体记忆机能性信息的机制。124名大学生分别参与3个实验,实验材料为无关联的词汇。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组间实验设计与组内实验设计。实验1和实验2的研究结果都显示记忆具有求生评价优势,评价生存有关的信息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实验3通过混合实验设计再次验证了记忆的求生评价优势。实验3也发现不同实验材料的评价时间能够影响记忆的评价优势,因此,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规律和特点,采用“初中生学习适应问卷”,追踪调查了450名初一新生。结果表明: (1)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呈“V”型趋势,即入学后第一个月没有明显的不适应感,入学后两个月左右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感,四个半月后又有所好转; (2)新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生源地区、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三个月加强学习适应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六城市共2327名中学生的孝道信念、亲子依恋、人际适应状况(亲社会倾向和人际疏离)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以及孝道信念、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的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均显著高于高中生;(2)互惠性孝道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与人际适应两维度的相关不显著;(3)互惠性孝道在亲子依恋对人际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