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记得/知道范式,以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为实验材料,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情绪记忆鲜活性和准确性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记忆的记得成绩好于中性记忆,说明情绪记忆较中性记忆更具鲜活性;情绪记忆的鲜活性和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关联,在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上相关都达到了显著,表明情绪记忆的鲜活性与刺激中心细节的恢复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曾庆  莫雷 《心理科学》2006,29(2):346-348,353
采用动窗技术对文本阅读中信息精确化推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1研究在工作记忆范围内,信息精确化推理是即时发生的还是当局部信息不连贯时再重新追溯才发生。实验2探究信息精确化推理在长时记忆中是否也会发生。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的信息精确化推理,不管需要进行精确化推理的句子与包含推理所需信息的句子是处于同一工作记忆范围内,还是处于长时记忆中,推理都是即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及时有效地识别说谎, 在人际交往和司法安防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说谎的自主性, 将说谎研究的实验范式分为被动说谎范式、主动说谎范式和混合说谎范式三大类。个体说谎时具有较高的认知负荷、较强的情绪唤醒和刻意的自我控制等心理活动特点, 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眼睛运动、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变化, 且非言语视觉线索存在个体差异。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说谎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心理意义, 加强真实情境下说谎行为的研究, 并借助新技术实现对非言语视觉线索的精准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表明,复习对正确记忆和虚假记忆有不同影响。对于正确记忆,保持量随学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于虚假记忆,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复习对正确记忆和虚假记忆不同影响的研究,并介绍了内隐激活反应假设和模糊痕迹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道即指天道。之所以称“中”,是因为天道运行具有精准守信、不过不忒的品性。人能精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和实行天道,就是合于“中”,就是奉行中道。这两层意思都可以用“无过无不及”之“中”来表述。所谓“调和、折中、平衡”,都不是“中”的本义。程、朱用“不偏不倚”释“中”,是对中庸之德的极大歪曲。  相似文献   
6.
拼读困难儿童某些认知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晓雯  郭念锋 《心理学报》1996,29(2):215-222
通过两级筛选以验证中国儿童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是否也存在拼读困难,并通过认知心理学方法对拼读困难儿童与同年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他们的认知整合能力和精细分辨能力。研究结果提示:1.经对1060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童进行卷面和口试筛选,共发现12名儿童有汉语拼音拼读困难,约占总样本的12%。2.拼读困难儿童的某些认知整合能力和精细分辨能力均比正常儿童差,这可能是他们拼读困难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