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彧 《周易研究》2003,(2):49-55
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汉字词特征语义提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研究运用语义判断的方法,对汉字词特征语义的提取做了初步的探讨,被试是28名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汉字形声字的义符在汉字词定义特征语义提取中有重要作用,在义符与词义一致时,能加速词的定义特征语义的提取。义符对词的特有特征的语义提取无作用,而特有特征的强度能很好地预测提取时间。本研究还发现,词的熟悉性和该词距其上属的语义距离对词的定义特征的语义提取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易、道相关"舆"象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象喻在<易经>和道家文献中的大量运用,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更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破解其中的象喻是探得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蕴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必须的.道家文献与 <易经>在相关于"舆"象的象征意义上有很多相互关联之处.本文在道家思想受<易经>影响的认识基础上,对<易经>中的<坤>、<姤>、<剥>、<大壮>、<乾>等卦与道家文献的相关车舆之象的象征意义进行相互阐发,并据以对<易经>与道家文献中涉及到车舆之象的文句进行诠释,以此探讨道家文献与<易经>在内在思想上的异同关联.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的文化与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神农易"与《伏羲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神农易"与《伏羲易》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中华大易体系的一体之两面,它们共同严密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宇宙生成理论,以二进制数理自然地展现了宇宙生成的本然面目。它们孪生的对立统一关系恰恰又反过来证明着"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以道阴阳"的易理精蕴和大易本旨。"神农易"与《伏羲易》的并行,将启示着人们重新对《易经》的象数进行深入地反思。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慧也反过来丰富了《易》学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8.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的《二程集》之《周易程氏传》,无论从文本的选择上,还是句读方面,对于程学的研究都可谓有开创之功。此书在2004年再版,但未作任何修订。其实,于200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的《〈程氏易传〉导读》一书中梁韦弦先生已经指出《二程集》之《程传》在标点及文字方面的一些遗漏。所以本文旨在系统地对中华书局版的《程传》作一些拾遗补漏的工作,以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更为准确的点校本《程传》。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易》是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