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姤卦》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通过研究周王朝初期社会习俗,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制定和施行,结合文献,分析象意,考据卦辞,认为本卦的主题旨在宣扬周礼婚姻制度的必要性、时代性、进步性,同时也表现了这一婚姻制度的局限性,悲剧性。并对当前《易经》研究的一些不足现象,从注重历史、卦身分析、占辞研究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ritish attempt to enter China, the role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he opium trade and the ensuing war (1839–1842). It examines the missionaries’ ambival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opium trade and wars, which vacillated between silence, conniving and condemnation. From the missionaries’ point of view, everything was calculated towards furthering the Great Commission (Matt. 28.18–20), and so most Christians at that time did not think it was odd that opium trading and gospel preaching could be endorsed in the same treaty. Opium traffickers and Christian preachers may make strange bedfellows but, in this case, they supported the unequal treaties that Britain imposed on China for different reasons.  相似文献   
3.
从银雀山汉简看王念孙对《晏子春秋》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念孙《读书杂志》对于古籍的校勘,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一些具体结论也多有争议。由于70年代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有一部分是《晏子春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王念孙校勘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4.
《周易参同契》是炼丹术理论的奠基性著作,由于资料的缺乏,对于这本书的文本组成与著者,历代学者有很多争议.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应当以文本自身的内证为主.《参同契》的文本经历了各自独立、混编至重编三个时期.其主要组成部分即四言经文和五言经文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四言经文是对五言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和补充.对于《周易参同契》的经文主旨,简单地概括为外丹或内丹均不太合理,文本自身已经表明了内养性情和外用炉火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6.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群 《周易研究》2006,(5):47-54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书面传播,并伴有阐释文本,即《易》传,可见《易》学乃至《易》教的兴起.《周易》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学宗张载,以易学为入路构建起形上学体系。他从易学最基本的象理问题出发,提出了“《易》之全体在象, 象理一体无隔”的易学基本理念,并据此导出“即象以见理”的易学方法论。他以此象理无隔的易学视野和方法来统摄《六经》,进一步得出了“《五经》皆象,《易》统其理”的经学观,并主张治经要以训诂为根基,以义理为标的,从而使他的经学呈现出汉宋兼采并治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吴钧 《周易研究》2007,(2):92-96
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遭”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The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of consciousness of filial piety is that parental care could activate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Parental care and filial piety are two supplementary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same time consciousness. Phenomenology neglects consciousness of filial piety because it lacks the thinking that see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of time” in the intersection of “past” and “future”. The consciousness of filial piety can only be really constituted by a human being’s personal experience. “Frustrations in personal life” and “breeding of children for oneself” are two occasions for an adult to fight against the separating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consciousness and regain awareness of filial piety.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Beijing Daxue Xuebao 北京大学学报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2006, (1): 14–24  相似文献   
10.
"以德配天"的天人论思想以及"明德慎罚"的主张,是西周时期实施道德教化的理论前提和宗旨。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道德教化主要包括政德教化、王室教化和民众教化,其教化内容、方式与体制也各具特色,这对我国儒家德教思想、传统治国方略和蒙养教育等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家训演进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