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涛 《周易研究》2004,(6):28-31
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易纬>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白虎通义>吸收、借鉴<易纬>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三光、五行为次序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曾称述<易传>"汤武革命"之说,强调改朝换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倾心于<易传>的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系统阐述了三纲六纪理论,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上下各安其位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天人整体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
唐朝武庙是祭祀姜太公为代表的历代军事家的庙宇。武庙最初源自由姜太公个人崇拜的太公庙。唐朝开创武庙国家祭祀之先河是军功崇拜的最主要体现。唐朝武庙祭祀体系完整,礼仪规格同于文庙。虽然武庙地位在唐朝亦有反复,但举国上下对姜太公的崇拜却一以贯之。武庙倡扬了唐朝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In this article, I offer a provisional analysis of the philosophical semantics of “wisdom” in the thought of the New Confucian thinker Tang Junyi. I begin by providing some pointers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wisdom in general and situating the discourse on wisdom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r Foucault’s and Pierre Hadot’s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ancient Graeco-Roman philosophy as a mode of spiritual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transformation. In the remainder of the paper, I try to describe and think through what Foucault identifies as a “Cartesian moment,” in which self-knowledge becomes the ultimate precondition for the ethico-spiritual project of “caring for the self,” in Tang’s approach of wisdom. In the course of my argument, I outline the complex relation between his vision of a renewed Confucian mode of religious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and his philosophical presuppositions concerning the transcendental status of subjectivity and the reflexivity of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4.
加强情商培养 构建急诊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也是医患冲突高发的科室,因此善于沟通和交流的高情商成为急诊科医生的必备品质之一;本文从情绪调控、心理学、利益得失、人文素养、语言艺术等角度探讨了急诊科医生情商培养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唐伯元的治学经历入手,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的渊源与主要内涵:唐伯元心性论的基本结构,他对性与身、心与物、理与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将修身看作一个包容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次扩展的过程,以此为孔门学问之要旨;因此,他批评阳明学派“以心为学”的倾向,并着力推崇“礼”学,以礼为儒者内外双修、成己成物的必须遵循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瘟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唐诗之“疫”的探讨,认为唐朝对疫病产生原因的认识是来源于秦汉以前的疫鬼思想;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医师、灸师、诅师、符师四者相结合的医疗手段;并分析了唐代疫病的传播途径、疫区气候条件及唐代疫病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中国历史走上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对南北朝以来的道德生活的动荡进行了有力的调整,儒释道三教的鼎立与交融、民族大融合,使得道德生活表现出极大的融合性;而新的文化因素给中原固有文化注入了一股生气,使得隋唐的道德生活显示出独特的开放性;而统治者对自己信心的增强,在维护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问题上,又反映出很大的开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