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迹图》版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 ,研究孔子的专书中涉及《圣迹图》版本研究的几乎没有 ,且为之介绍的专文也难得一见。《圣迹图》有绘本、石刻本、木刻本三种类型 ,乃为画家及刻梓者出自以垂永久之思 ,以求望图而知所考据 ,入室如见其人之感受。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来看 ,《圣迹图》中孔子形象 ,为后人运用想像力 ,揣摩当时的情景 ,选取孔子生平事迹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难忘情节创造出来的。本文就传世的各种版本及内容作一些考证及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太极图>的作者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首先,本文从比较<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对"五行"思想的不同表达入手,指出二者所论的"五行"思想分别属于不同的流传系统.其次,本文较深入的比较了这两种"五行"思想的异同之处,进而指出基于这一矛盾可以初步判断,<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决非一人所做.  相似文献   
3.
基于太极代数,本文证明八卦是八个逻辑范式,八卦中包含四对矛盾关系,其中"六子"构成辩证逻辑组。八卦是生命生产和思想生产都必须共同遵循的变化法则。学界似有这样的倾向,以为《周易》中只有类推逻辑而没有演绎逻辑,本文证明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八卦本质上就是演绎逻辑的,卦象的本质是逻辑法则。因此,基于卦象的联想或推理不能脱离八卦的逻辑内涵;否则,想象的灵活性必将导致卦象上的混淆,甚至使八卦沦为象数游戏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周炽成 《现代哲学》2007,1(4):63-68
文章通过回顾陈荣捷和杜维明对儒学世界化所作的贡献,讨论了在儒学研究世界化过程中儒学的"原汁原味"与"新的色香味"的关系问题、儒学的独特性问题等,试图以点见面,从个案研究中窥视儒学的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杨柱才 《周易研究》2007,3(5):69-74
罗钦顺认为《周易》的宗旨就在于"穷理尽性"。《太极述》是罗钦顺在易学上的一个创造,其中讲述了太极之义、太极之全体、太极之妙用,及人物之性、圣学体用之全等问题,建构了一个宇宙万物及人生性命的演化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7.
The Yijing (Book of Changes) occupied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C.G. Jung’s mind,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Richard Wilhelm’s active recommend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Yijing wisdom. Inspired by the Yijing, Jung set forth the ‘principle of synchronicity’, by which scholars te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jing and Jungian psychology. In fact, Jungian analytical psychology conceives in-depth onto-cosmological connot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the Yijing. The terms invented or employed by Jung such as ‘archetype’, ‘Self’, ‘individuation’, ‘mandala,’ ‘anima and animus’, ‘persona and shadow’ are interrelated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Taiji (Supreme Ultimate) (○) and liang yi (two-mode) () in the Yijing philosoph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disciplines can help us g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xchang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相似文献   
8.
朱熹在继承前贤学说的基础上,在其理学视域中对乾坤二卦的意蕴提出了深辟的见解。他指出,乾坤乃是健顺之理,此健顺之理既是天道运行的基本品格,也是人物所本具之性,健顺之道通贯天人。从天人宇宙生化消息的理气关系着眼,朱熹认为"元亨利贞"是理气运化的具体展现,是"一个道理之大纲目",元亨利贞呈现之理即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生理。在他看来,"元亨利贞"的义理关系与《太极图》完全一致,既是在表达一种宇宙本体论,也是在表达一种性情论。以朱熹之见,乾坤健顺之道落实于人生界具有功夫论的意义,是成就人生德业的基本修养途径,既强调刚健进取,又注重虚顺守敬,内外两进。朱熹对健顺之性和健顺功夫的体认最终都被写进《四书章句集注》之中,成为其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宋代以前的易学中,“太极”一般被解释为“气”或“元气”;亦或被释为虚无实体.而宋代朱熹对“太极”进行了新的阐释,超越了前人的“太极”观,通过阐释“太极”,确立了理本体论,完成了理学派的本体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太极动静观是宋明易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周敦颐、张载、朱颐、王夫之等人辩论,逐步解决了太极如何生出阴阳二气,太极自身为什么具有运动变化的性能,现象世界又何以流转不已,也即物质世界怎样产生,又何以生生不息的重大理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