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玄》是一部"谤书"--"刺莽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刺莽说,认为<太玄>是一部讥刺新莽的著作.但这些学者的方法,都是从<太玄>中找出只言片语,比附西汉末年的事实以成其说.对于其论据何以成立,缺乏进一步论证,其主张遂多不能成立.本文结合西汉末年盛行的五德终始之说,以<太玄>传文为根据,认为<太玄>确实是刺莽之作,刺莽说的成立,在<太玄>中可以找到内证,并结合<剧秦美新>、<解嘲>、<法言>等文章,对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2.
郭彧 《周易研究》2004,(3):39-45
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原貌.笔者认为,对<周氏太极图>的考辨,应从其"流变"人手,进而求得其图之原貌,然后方可进入考证其图之来源.文中指出:周敦颐以太极为一气,主太极有动静而生阳生阴之说,而朱熹则以太极为一理,而"理不会自动静",动静只是阴阳自身之动静,出于建立其理学系统的需要,便有意对杨甲所列<周氏太极图>进行了改造.于是,通过比较二人太极观之不同,便可从中分辨<太极图>原图与改造图之间的差别,从而分析其二人各自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太玄》为基点,在尝试解决"争议"的基础上,具体探究《太玄》象数构建如何取于孟、京卦气说,其义理阐释又如何别于孟、京灾异说。  相似文献   
4.
The rational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analyze, and discuss studies concerning the role of Tai Chi in stress management and well-being, linking those studies to research on exercise, yoga, and relaxation with regard to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ness. All studies reported in PsychLit and Medline between 1996 and 1999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plus other studies relevant for the analysis, are addressed in this review. Studie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haracterize Tai Chi as a form of moderate exercise. Although Tai Chi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chieving aerobic fitness, it may enhance flexibility and overall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ognitively,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Tai Chi exercise may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mood.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ai Chi are due solely to its relaxation and meditation component, or whether they are the consequence of various peripheral factors, since it is known that stress reduction often occurs when we indulge in activities we find pleasurable and satisfying. An important finding is that all studies on the benefits of Tai Chi for senior adults have revealed positive results.  相似文献   
5.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6.
《太玄平议》一文,在《太玄》研究中影响甚大。但错误不少。原文共59条,其中不乏卓见,然而值得商榷者,逾二十条。本文即对俞说可商者,在分析之后,提出己说。  相似文献   
7.
张祥龙 《现代哲学》2005,1(1):80-95
本文从《易》象数的角度来解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通书》,认为这种象数的“二对生”的区别性特征是周氏学说的内在发动结构,由此而提出一些很不同于流行的“宇宙论加上伦理学”的解释模式的思路。在一些被长久争论的问题上,比如“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太极与两仪的关系”、“诚与太极的关系”、“中与太极和诚的关系”,都提出了新的看法。在这新的理解方式中,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不止是程朱陆王的一个含糊的先导,而是融合了儒道释的思想精华,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原发力与中和的精微境界的划时代的哲理学说,其蕴义(比如超出理气二分的原本发生论)并未被后来的理学家们穷尽。本文最后将周敦颐的思想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及莱布尼兹的学说进行对比,一方面揭示“象数”在伟大的哲理传统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又表明中西两大传统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在结构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朱子语类》中对《太玄》的评价。朱子基于儒学正统立场,对扬雄的拟《易》之作《太玄》的主要方面都进行了评说。朱子认为扬雄的模仿不足道,《太玄》高处乃是道家之学;其以三起数,失《易》之本义;《太玄》只是在作历,其数零星凑补得可笑,而其卦气有气无朔,是没有道理的;且《太玄》的“爻位”吉凶太笃定,把《易》变动不居之理说死了。总之,朱子认为,扬雄虽费力安排,但《太玄》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足道。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的博物之学与道德形上学体系,皆托《易》立言。早年,他以"气为真象,事为真数"的象数观,将抽象的象数符号还原为气与人事,并要求以"实证"的方法"核其真",反对将象数神秘化。他并非执着于感性的象数层面,在将"几"的内涵改造成隐晦的、待征乃显的"物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征天地之几"、"因事见理以征几"的易几观,从而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博物之学。中晚年,他将"太极"的内涵引申为心与仁,并藉"太极不杂乎阴阳,不离乎阴阳"的太极观,建构了体用圆融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太玄》看扬雄的人性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讲扬雄的人性论,都以《法言》为依据,认为他是“善恶混”派的代表.并认为他的人性论缺乏内在超越的根据,比较接近于荀子。本文认为《太玄》中蕴涵丰富的人性论思想,研究扬雄的人性论,应以《太玄》为基础。扬雄的人性论本于其天道观,有很强的超越性,扬氏以五行为架构,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超越途径,其思想接近于性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