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博三《周易·夬卦》中的“丧”并非误字,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与此相应的“牵”实为“桑”字,当读为“丧”,而今本中的“牵”可能系“桑”之形讹。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阴阳十二位向背是根据乾坤并建之体的性质及体用一源的原理引申、推论出来的,他用这一原理来批评象数学的机械排比和框定,并用事物的自然自足、自立自全的性质,证明《序卦传》的三种卦序说不能成立,为自己独特的卦序说奠立基础。他要证明的哲学原理是,显现有向背,阳阳无或缺;本体所具有的性质与功能,同时就具于个体之中,个体因此而有了主体性、能动性,和自由地独立活动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乾卦六龙的天文科学含义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乾卦六爻爻辞所说的“六龙”各种状态是苍龙星在一个回归年中所运动的不同天象。这种天象的观测年代,过去的研究都根据秦汉“二月二,龙抬头”等记载认为是春秋秦汉的实际观测。我们认为,其观测年代至少应早于西周晚期以前的乾卦爻辞形成年代;并根据秦汉易学中“建子起乾龙”“九二当太簇之月”的文献记载、甲骨文中“正月见龙”的记载以及仰韶文化时期的“(恙)和御龙”蚌塑图有力地证实了六龙天象的观测年代当与五帝虞夏的年代相当。同时认为,六龙天象的观测是先民们创制“六龙季历”的天文基础.“六龙季历”则是在古老的易占系统中流传的“易以三百六十析为期”的、刨制于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太阳历。  相似文献   
4.
《乾》卦爻辞的思想与周文王克商的整体战略有许多契合之处,如:“潜龙勿用”,与文王根据实力采取战略守势;“见龙在田”,与文王对西土方国的团结怀柔;“夕惕若厉”,与文王小心翼翼地臣事段商王朝;“或跃在渊”,与文王对大邑商发动战略进攻;“飞龙在天”,与文王谋划灭商的战略决战;“亢龙有悔”,与文王认识到攻取之道不可久用;“群龙无首”,与文王设计从武功向文治的战略转移等,皆有相通相合的地方.《乾》卦爻辞与文王克商方略之间的诸多契合表明,殷周之际王朝更迭的沧桑巨变,深刻地影响了《乾》卦爻辞的撰作.其中,文王克商的方略及其过程,应是《乾》卦最为重要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辛翀 《周易研究》2006,(6):29-33
20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冲击,并导致中西文化之间空前交织和会通,处在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丁超五试图会通易学与科学,收集了大量易学文献资料,追溯《易》之源头,探讨了《易》与卜筮、卜筮与科学的关系,提出易道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易学不是专为卜筮而作,易学起源“坤先乾后”等观点。虽然在易学起源问题上他有些提法值得商榷,但对于我们今天探讨易卦起源,揭示易学中的科学思想,解读《周易》中的刚柔关系,把握历史上易与道家互动关系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纬·乾凿度》残篇文解析--西汉形上思想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易纬·乾凿度>残篇文保存下来论气化宇宙的一节文字,这节文字所含的形上思想体系乃是以<易经>哲学为架构并融合了道家思想而成,它反映了汉代形上思想的最高成就.就形上思想的严密结构而论,自先秦以来,唯有此一思想体系能与儒、道两家并立而三.  相似文献   
7.
朱熹在继承前贤学说的基础上,在其理学视域中对乾坤二卦的意蕴提出了深辟的见解。他指出,乾坤乃是健顺之理,此健顺之理既是天道运行的基本品格,也是人物所本具之性,健顺之道通贯天人。从天人宇宙生化消息的理气关系着眼,朱熹认为"元亨利贞"是理气运化的具体展现,是"一个道理之大纲目",元亨利贞呈现之理即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生理。在他看来,"元亨利贞"的义理关系与《太极图》完全一致,既是在表达一种宇宙本体论,也是在表达一种性情论。以朱熹之见,乾坤健顺之道落实于人生界具有功夫论的意义,是成就人生德业的基本修养途径,既强调刚健进取,又注重虚顺守敬,内外两进。朱熹对健顺之性和健顺功夫的体认最终都被写进《四书章句集注》之中,成为其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胡煦之"体卦主爻说"及对"卦变说"与"错综说"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 《周易研究》2005,(6):43-50
胡煦是清初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易学家,他考镜源流,参以心得,深契易理.胡煦根据<周易>建立的一套很精深的生成论哲学,不仅具有解经的意义,更含有哲学的意味.他提出的"体卦主爻说"比较严密地说明了卦爻的生成与变化,对<周易>中"内外往来,上下终始"的解释更为合理,更为贯通,从根本上纠正了"卦变说"与"错综说"之误,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开篇即论《周易》,他以如锥的深见,广博的学识,对《易》之若干重要义理、用象奥秘乃至修辞妙诣,皆用中西比较之法阐明其于昔世、今世,东方、西方的普遍性意义,并且给予颇具启迪性的发挥,使今之读《易》者获得不少生动的意趣。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周易》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特别是《易传》对《史记》影响特别深刻:司马迁从肯定《易》术的角度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卜筮事件,他的及时立功名的取士标准来自《易传》刚健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史记》整合此前学术的思想方法就是《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的思想,《易传》的重时观念影响和审微思想为司马迁观察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司马迁在写作历史人物传记时所运用的典型化手法则来源于《易传》名小指大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