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末数学模拟测试,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做题,教室里静悄悄,吴宇全神贯注在用手机上网,被值班老师发现并没收,转交给了我,这是高一入学2个月以来没收他的第三部手机了。第一部手机是晚休10点45分钟时,他在宿舍上网被值班老师没收,第二部手机是上地理课时上网被老师没收,这是第三部了,开学初他曾经手机上网,我教育他一番后,并没有没收,而是让他把手机带回家交个家长保管,找出他之前写过的三份认识反思,我发现原来针对他的教育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放松主要是消除肌肉的紧张。在所有生理系统中,只有肌肉系统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当压力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小时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除了压力测试外,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3.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考察权变、征召远近人才、谋划国家事物、献说陈情、决安危、定亲疏、察同异、辨真伪。其基本依据的是阴阳观。他认为阴阳是宇宙变化的一贯之道,把握了阴阳之道,就获得了开启人内心隐秘的基本原理。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知己知人原则,隐秘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其具体技术有捭阖术,即根据阴阳变化原理提出的开启和闭藏的技术;钩言术,即通过语言表达的动静状态窥探他人内心情报的方法;飞箝术,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诱导对方获得实情而抓住对方心理的一种测谎技术。揣摩术,又分揣术和摩术。揣术是根据情感的两极变化和惯常行为表现推测对方心理真实情报的方法。摩术是指将内在情感与外在符验相结合进行推测、切磋、体会获得对方真实情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150名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C)对儿童客观生理反应(唾液皮质醇和唾液α-淀粉酶)和主观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TSST-C引起了儿童显著的应激反应,包括皮质醇和唾液α-淀粉酶水平的升高,以及主观消极情绪(如焦虑和紧张)的增加,这表明TSST-C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情况良好,能够有效诱发儿童的应激反应。同时,研究也发现,皮质醇反应和唾液α-淀粉酶反应不存在相关,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之间也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智力研究发展到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认知革命,但无论智力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和理论,都只能是间接研究。所以在《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模型》一书中出现了“木筏”这一比喻。通过对“木筏”比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跨越智力之河中的“木筏”是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比喻可以使我们明确一点:真正的智力在彼岸,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只能对其进行间接研究,而“木筏”代表的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则是一种研究智力的手段,虽然“木筏”不是智力,但他们能起中介作用,通过这些“木筏”我们正在一次次接近智力。  相似文献   
6.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等级线信度的概化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量工作中,误用经典测验理论方法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线决策信度的情况非常突出。如,无论测量设计是交叉的还是嵌套的,也无论测验结果是做常模参照性解释,还是做标准参照性解释,测验工作者往往只报告克龙巴赫α系数或经典测验理论中的其它少数几个信度指标,而误把整体信度作为等级线信度的现象则更加普遍,这是十分不妥的。本文借用概化理论中的可靠性指数Φ和Φ(λ)公式,分别针对交叉设计和嵌套设计,就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用数据演示的方法比较了交叉设计与嵌套设计在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整体信度方面的差异,展示了等级决策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我测试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者,酷爱写作,孜孜不倦,默默写了一辈子,最终却一篇也没有发表出去,他临终感慨道:“学会放弃也是一种艺术,可惜太晚了。”后来晚辈们发现,老人写的东西质量实属一般,距达到发表水平确实尚差一步。老人含辛茹苦,挑灯夜战了一生,没能成功,其执著顽强的精神当值敬重,可未能成功,毕竟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对此,  相似文献   
8.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测试效应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效应的研究表明,“学习”并非只发生在编码阶段,测试或提取练习除了可评估知识掌握程度之外,在某些情况下它比再次学习能更好地促进长时记忆保持。文章从如下方面概述了国外关于测试效应的研究:(1)在自由回忆、配对联想学习、再认和模拟教育情境等不同性质的实验任务下测试对学习的积极作用;(2)测试可能导致的消极作用,介绍有关提取导致遗忘,测试的消极暗示效应,测试与错误记忆等方面的研究;(3)介绍信息额外呈现理论,过度学习理论,提取努力理论,必要难度理论,迁移适当加工理论等测试效应的有关理论及其发展沿革。最后,结合研究中的争议及教学应用做了思考,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儿童注意力的测量途径包括家长或教师评定法、行为观察法、生理检测法及实验室测量法等。在实验室测量法中,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技术)是主要的测量范式。传统的CPT技术主要应用漏报率和误报率作为评价指标。但是,由于注意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高度动态和波动的过程,漏报率和误报率还不足以反映注意状态的动态变化。近年来的国外研究发现,把注意作为一个动态的现时过程来评估,以儿童在作业中反应状态的波动情况作为新的指标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开发研制了基于CPT技术的儿童注意力检测单片机SCM-CPT测试仪,在测试结果处理上采用了新的动态分析指标,在98名普通小学生中进行了试用,并为新指标建立了参考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