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山东地区的蚕桑丝织业一直在全国居于中心地位,无论是生产规模、普及程度以及绢帛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其基础就在于山东地区有先进、发达的蚕桑丝织技术。本文以《齐民要术》的有关记载,结合其它资料,从种桑、养蚕、初加工、颜料诸方面了解一下古代山东的蚕桑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从而保证各脏腑的正常运化,只有各脏腑的正常运化才能维护人身体的阴阳和谐。当人身体的阴阳失去和谐出现病变的时候,脉象就会表现为太过或不及或各脏脉俱缓,少有或失去了缓和的脉象以及各脏脉均失去个性的病缓脉。  相似文献   
4.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喜为西汉象数易的创建人,其易学后人称之为“卦气”。卦气乃结合“学”与“术”成一结构庞大的思想体系。就学而言,乃承受先秦伏、文、孔三圣的易学精神;就术而言,乃用于当时流行的占断灾异、吉凶及祸福。然而后世易学界受儒学重经思想的影响,多轻视象数,以“术家”视孟喜。作者兹特提出孟氏卦气中对于六十四卦卦序之排列。并详作象敷之解析,以见孟氏易学实具有学术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6.
Jing Liu 《亚洲哲学》2017,27(2):85-99
This essay questions the meaning of be-ing (you 有) and non-be-ing (wu 無) in the DDJ with regard to the root-source (benyuan 本源) meaning of dao. I first explore the meaning of dao as the dark non-be-ing, revealing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ao and things (daowuqufen 道物區分) by comparison with some forms of Western metaphysics. The meaning of non-be-ing is elaborated in terms of the dynamic meanings of xu 虚 and chong 沖; The play between be-ing and non-be-ing is explored through the lens of yin and yang qi thinking. Qi thinking determines the mutually manifest and mutually interpretiv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and non-be-ing. Be-ing and non-be-ing thus understood is an ever-flowing and mutually transforming process that penetrate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dao, things and humans. In the last part I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of “Be-ing comes from non-be-ing”.  相似文献   
7.
"申池"考辨     
“申池”是齐国苑围,魏晋以来,遗址失考。由于杜预一个“疑是齐都申门左右水池”的猜测,后来编人《康熙字典》《辞源》据以为真,遂成定论。根据《史记》《左传》《孟子》等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实际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地方和村落名称、地下发掘等因素的多方考证。证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申池”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苑围,在当时的时水——现在乌河上游,以临淄区凤凰镇申桥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乌河流域地带。  相似文献   
8.
今齐方言中有大量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层层积淀的结果。从历时角度而言,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上古、近古、中古三个历史层次;从共时的角度而言,它们存在于共时平面的形、音、义,又与历史上的古语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存在物皆分阴阳,且具有阴阳对待、变化、和合的关系。风水学以《周易》为体,以“气”为核心,阴阳为两翼,在阴阳思想与“生气”思想结合的基础上,按《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方法分别进行阴阳取象,可得出“理气风水立体时空察气体系”和“峦头平面空间察气体系”两大风水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证候存在的逻辑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含了自然客观、思维客观和理性客观;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划等号,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标准,抛弃中医辨证思维,就等于否定中医。物质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证候属于理性客观,发生于中医学,是中医“阴阳神气”观念临床实在化(还原)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