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展示中山大学医科教育起步至今的发展脉络,揭示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展的影响.这种国外医学教育的影响,一直伴随中山大学医科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之全过程,并在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发展演变的每一个不同时期,有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宣庆坤  周雷 《世界哲学》2015,(3):140-146,161
B.威廉斯在其论文《马克洛普罗事件:对永生之厌倦的反思》中认为,永生是没有意义的。威廉斯指出死亡与有死是不同的,若永生则厌倦;只有满足同一性与吸引力两个条件,永生才不会无聊。尽管威廉斯的理论遭到一些学者的反驳,但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威廉斯的这一理论是深刻而富有洞见的。当然他的理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其同一性条件太严又太宽,但无论如何也不影响永生导致无聊的判断,因为破除对永生的期待,才可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着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鼓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相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复杂数字记忆材料,考察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相对于机械记忆法在记忆提取上的优势及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法比机械记忆法的再认准确率更高。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显示,再认提取阶段奇象记忆条件下诱发的N400和N700波幅显著更低,这说明奇象记忆提取更容易。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条件下,正确再认旧数字诱发的前额区、左顶枕叶区及中顶枕叶区N700成分与使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有关。本研究表明,采用自然数码奇象记忆可以减少或跨越语义加工,从而提高个体对材料的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应激会增强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但急性应激是增强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还是损害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急性应激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影响的认知机制。在进行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后, 应激组个体的状态焦虑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在注意偏向中, 应激组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比控制组更慢, 应激组和控制组在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上无显著差异。ERP结果上, 威胁刺激诱发应激组比控制组产生了更负的SPCN, 在N2pc上没有显著差异。应激组和控制组皮质醇增量的差异和N2pc、SPCN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 急性应激增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因为其损害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 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应激损害了与注意解除相关的额-顶网络的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同形语素抑制效应, 本研究探讨了汉语复合词视觉识别中的形音义激活进程。结果发现:(1) 同形异音、同形同音、相同条件相对于控制条件都产生了语素启动效应; (2) 在P2、晚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控制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及相同条件差别显著; (3) 在早期N400成分上, 同形同音条件与相同条件更为接近, 但与同形异音条件差别显著。研究表明, 汉语复合词的视觉识别的早期阶段可能为基于词位的形态-正字法加工, 字形匹配与音位信息是首要影响因素, 但语义是否介入仍未可知; 而晚期阶段则可能为基于词条的形态-语义加工, 主要涉及语义竞争与选择。本研究结果支持了McClelland等学者提出的“平行分布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慧  陈飞  刘雷  冯廷勇 《心理学探新》2012,32(2):139-14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简单赌博任务,操纵结果预期的效价(输或赢)与风险(高风险与低风险),考察了个体对结果预期阶段的效价和风险评估的脑内时程动态加工过程。脑电结果发现:(1)在N2成分上,结果预期的效价主效应显著,预期输比预期赢能够引起更大的N2波幅;结果预期的风险主效应不显著。(2)在N500成分上,效价与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预期输的条件下,肯定会输的N500波幅显著大于可能会输;而在预期赢的条件下,肯定会赢与可能会赢之间的N500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结果预期阶段,个体可能先对结果预期的效价进行加工,然后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蔡莹莹 《管子学刊》2012,(1):115-122
本文介绍著名西方汉学家葛瑞汉的墨子研究,主要以"墨子十论"为讨论重点。本文第一部分简介葛瑞汉之学术研究概况;本文第二部分分别讨论葛氏提出"墨分为三"与十论篇次关系之理论,共有:其一,《非攻上》归属问题与《天志》诸篇关系;其二,《非命》诸篇之错简问题;其三,导致三派分歧的主题研究三大主题,逐一述评葛氏之研究成果,并参照相关文献,检讨其得失所在;本文第三部分则略论葛氏提出的墨家分派及其"十论"研究的效用与限制;最后则说明中、西学界治学方法、风格之异同,而吾人若能两者并参,截长补短,则必能双赢。  相似文献   
9.
靳羽西  梁丹丹 《心理科学》2022,45(4):871-878
采用ERP技术考察了6~11岁高功能自闭症(HFA)儿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认知加工过程及发展轨迹。结果显示,6~8岁HFA组和典型发展(TD)组加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N400波幅无差异,未出现常规度效应,其波幅与错误句也无差异。9~11岁HFA组对新奇转喻N400波幅负于常规转喻,出现常规度效应,常规转喻N400波幅异于错误句,9~11岁TD组常规和新奇转喻均异于错误句。6~8岁HFA组对常规转喻N400差异波负于9~11岁,6~8岁TD组对常规和新奇转喻均负于9~11岁。HFA组转喻N400波幅均负于TD组。结论:HFA儿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加工较TD儿童存在缺陷。从6岁到11岁,HFA儿童常规转喻加工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新奇转喻则未出现明显变化,较之常规转喻,新奇转喻的加工尤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感觉与认知是否是相互独立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先天盲被试与明眼被试在进行物体颜色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神经电生理信号变化,探讨视觉经验缺失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先天盲被试具有一定的颜色知识,但其水平低于明眼被试;两组被试都出现了由颜色不匹配所诱发的N400效应,且都表现出左半球优势;但是盲人组的N400效应大于明眼组,盲人组的N400反应潜伏期小于明眼组。该结果说明,直接的视觉经验是颜色认知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