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圣迹图》版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 ,研究孔子的专书中涉及《圣迹图》版本研究的几乎没有 ,且为之介绍的专文也难得一见。《圣迹图》有绘本、石刻本、木刻本三种类型 ,乃为画家及刻梓者出自以垂永久之思 ,以求望图而知所考据 ,入室如见其人之感受。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来看 ,《圣迹图》中孔子形象 ,为后人运用想像力 ,揣摩当时的情景 ,选取孔子生平事迹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难忘情节创造出来的。本文就传世的各种版本及内容作一些考证及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徯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并且完成了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表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弥补了<序卦传>过于简单的缺陷,丰富了<易传>系统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The Zhanguoce School emerged in 1940 and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crisis caused by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cultural morphology of Oswald Spengler (1880–1936) inspired most of the leading Zhanguoce scholars to reflect on the cultur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China. They believed that China was suffering from a total war with world superpowers and that it was in a new Warring States epoch; they thus advocated radical cultural reform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victory and invoked Nietzschean philosophy to champion heroism and power. However, He Lin 賀麟 (1902–92), a philosopher in this school, looked to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and 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 for different theories of cultural reform and history. This article examines He’s integration of the philosophies of Hegel and Fichte into hi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hought. Based on the Hegelian notion of Spirit, He rethought the nature of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e also interpreted history by comparing the historical theories of Hegel and Wang Fuzhi 王夫之 (1619–92). Furthermore, H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 realization with reference to Fichte and repudiated radical heroism.  相似文献   
4.
刘彬  王敏 《周易研究》2005,(5):30-36
<易纬·稽览图>卷下载有一种"一爻直一日"的卦气占术,还少见学者讨论.本文对这一占术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流传作了初步考察.与<稽览图>卷下"六日七分"卦气术不同,<稽览图>"一爻直一日"的卦气术,与焦赣"焦林直日"卦气说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能同属于<连山><归藏>系统.此术至唐一直在流传.  相似文献   
5.
《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香》是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它模仿《易经》,采用了以“数”谋篇布局的叙事方法.《林兰香》八卷六十四回,六十四是《易经》卦数之总.《林兰香》叙事以八回作为一个单元,每八回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主题.这个故事或主题又往往孕育着与之不合谐乃至对立的因素.《林兰香》“倚数”结撰,其谋篇布局之法,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艺术上则形成了“循环往复”之美.  相似文献   
6.
陈良运 《周易研究》2002,10(5):64-71
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诗之矩(?)”。《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林,涉及林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对所论及篇、句的文学价值,从“造境寓意”、“拟象变象”、“词令之妙”等方面作细致分析,纵横比较、中外沟通,使《易林》的文学意义凸显于两汉文学背景之上,亦为中国文学史之奇葩。但钱先生以“文本自足”观认为不必为《易林》姓焦姓崔“判儿猫之是非”,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7.
七十二卦说是黄道周《三易洞玑》文王易思想的基本特色,尽管在文王易上、中、下三卷其七十二卦的排法并不一致,但七十二卦若以圆图排布,乾乾坤坤四卦始终居于四正的位置,而坎坎离离、颐颐大过大过、中孚中孚小过小过十二卦则居于四隅,这十六卦在黄道周文王易思想中有着特殊意义.黄道周常以七十二这个数字延展出很多和天文历算、乐律、中医等相关的数理规律,从而以易象数把天文、乐律和中医统一起来,尽管这种思维模式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是有些牵强,但他的这种以易象教范围天地人三才之道,探索天地万物整体性存在之内在同构性关联的思维方式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庆安  吴国宏 《心理科学》2006,29(1):216-220
林崇德的思维结构模型,是其智力理论的核心。因此,林崇德的智力理论,是一种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不过,林崇德的智力理论,远不止其思维结构模型。他所提出的“智力结构是一个多元结构”的观点、“思维核心说”、“概括基础说”和“思维发展的模式”,也同样是其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观林崇德的智力理论,不难看出其四大特点: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第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第三,智力培养与智力评价的有机统一;第四,不变性与可变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朱智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朱老先生对中国心理学研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分析了其学术思想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其次,介绍了以林崇德教授作为带头人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们以朱老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践行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目标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最后,本文指出了在朱老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我国当代心理学研究梯队建设的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值朱老诞辰10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相似文献   
10.
韩敬 《周易研究》2001,(3):92-96
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的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的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的“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的卦气思想之同.在一定程度上的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