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舞》创作背景介绍:去年底给学生上装饰基础课,有位同学在某个习作中受我一个"错觉"和一句"戏言"的影响,就"灵感大发"痴迷于表现一个"舞娘"。她画了一张又一张,时而轻松时而痛苦,总反复尽力地向我描述她心中精彩的画面:妩媚的姑娘、美丽的衣裳,加上人间仙镜……于是不停地在画面中拼凑,越画越糟,任凭我怎样启发也不停息,直到意境全无,方才住手。刚进校的新生,初接触专业课程,难免受具象形象的拖累而无法将形、色、虚、实、主、次、节奏等理解透彻,因此我在启发多次无效以后改为静观,任由她去摸索冲撞,直到最后把她的整个过程和经验得  相似文献   
2.
吴梅红 《心理学报》2023,55(1):94-105
动态基频(F0)轮廓有助于嘈杂环境下的言语识别,可以作为将目标语音从背景声中分离的知觉线索。本研究通过评估老年人与年轻人在言语掩蔽下聆听具有自然动态F0轮廓与对F0轮廓操作调节后的汉语语句的言语识别能力,探讨老龄化对F0轮廓线索在汉语言语识别去掩蔽作用中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言语掩蔽下自然动态的F0轮廓比压扁或拉伸的F0轮廓更能帮助年轻人抵抗信息掩蔽识别目标言语;而老年人在言语掩蔽下却难以从动态F0轮廓线索中受益。研究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利用F0轮廓线索促进掩蔽下言语感知能力的老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场依存性与独立性认知方式对视动错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认知方式对视动性错觉的影响,对100名男性军校学员进行了棒框测验,15名高分者和15名低分者分别作为场依存组和场独立组。每名被试随机给予一系列视动阶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记录被试视动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模糊量。研究结果表明:1.场依存组被试的错觉潜伏期短于场独立组,它与刺激速度呈幂函数关系,而场独立组潜伏期随刺激速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2.在5—120度/秒的范围内,两组被试错觉量回归成两条直线,两直线回归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而截距差别十分显著。因此,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是视动错觉个体差异性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学选拔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个体控制感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的角度研究个体控制感的动机作用,发现它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按这一思路提出的假设为现场实验所证实。再把研究结论应用于企业管理时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飞行错觉水平评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飞行错觉发生的类型和频率出发,尝试对飞行员在实际飞行中所产生的错觉水平或空间定向能力做出基本的评定。本研究采用区间模糊统计的方法,对飞行错觉的类型(倾斜错觉、俯仰错觉、方位错觉、反旋转错觉和倒飞错觉)和频率(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做了经验的赋值工作,分别计算出了这些模糊概念(除从无外)的心理量表值和模糊度。同时我们认为,飞行错觉水平是频率与类型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并将这一表达式作为评定飞行员飞行错觉水平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6.
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力  朱滢 《心理学报》1998,31(4):374-380
两项实验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关联性记忆错觉接近学过词的回忆水平,但它的产生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变量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关联性记忆错觉不同于学过的词,在延迟加快时没有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学将阴谋论视作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信念,并定义为人们将重大的政治或社会事件归因为有权力的群体或个人暗中预谋以达成其目的的解释倾向。社会认知视角为个体这种阴谋论信念的产生提供了三种解释。错觉模式感知导致人们认知上倾向于在不相关的事件之间建立联系;敏感性动因觉察影响人们过度感知并假定事件背后的动因、目的和意图等;投射是将自己愿意参与阴谋的意图归因于事件中的他人。  相似文献   
9.
身体表征是一种内部结构,它具有追踪身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编码的功能。这种结构可以对身体进行错误的表征,并可以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来自海豹肢症与躯体失认症等方面的病例,证实部分身体畸形与脑损伤患者的身体表征存在分离;来自橡胶手错觉与全身错觉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健康个体身体表征分离的事实。基于上述证据,以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为二分维度的模型解释了身体表征的分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着手,对身体表征的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错觉性结合(IC)现象研究的历史不到20年,却发展出了许多研究方法,验证、充实和扩展了Treisman 的特征整合理论(FIT)。有些方法尽管差别很大,但都是对注意资源的直接操纵。直接操纵注意是 研究IC现象的直接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揭示IC现象的知觉性质,而且可以揭示注意在IC现 象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