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ecently, cross-cultural facial-expression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nd a standardised facial-expression material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help researchers compare and demonstrate the results of other studies. We developed a facial-expression database of Chinese Han, Hui and Tibetan ethnicities. In this study, six basic human facial expressions (and one neutral expression) were collected from 200 Han, 220 Hui and 210 Tibetan participants who lived in these regions. Four experts on each ethnicity evaluated the facial-expression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s, and only those achieving inter-rater agreement were retained. Subsequently, 240 raters evaluated these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seven emotions and rated the intensity of the expressions. Consequently, 2980 images were included in the database, including 930 images of Han individuals, 962 images of Hui individuals and 1088 images of Tibetan individuals. In conclusion, the facial-expression database of Chinese Han, Hui and Tibetan people was representative and reliable with a recognition rate of over 60%, making it well-suited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emotions.  相似文献   
2.
古代山东地区的蚕桑丝织业一直在全国居于中心地位,无论是生产规模、普及程度以及绢帛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其基础就在于山东地区有先进、发达的蚕桑丝织技术。本文以《齐民要术》的有关记载,结合其它资料,从种桑、养蚕、初加工、颜料诸方面了解一下古代山东的蚕桑和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汉书·五行志》引用了一段京房《易传》佚文 ,清王保训所辑《京氏易》也收录了这段文字 ,但分列两处 ,且结尾处比《汉书》多 53字。本文认为这段文字原本应在一处 ,且王氏所辑末 53字出自班固 ,而非京氏。此外 ,这段文字很可能不像《汉书》及《京氏易》所说的出自《易传》。  相似文献   
4.
汉代象数学家的人文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象数学家历来被认为是只参天象不释人事,本文以孟京学派和《易纬》为例,通过对其象数学的深层分析,认为孟京讲卦气、讲天象,目的正是为了察人事、定人伦以明王道;《易纬》更显示了教化人民的道德意识和治国安邦的政治理念。前者以经学形式、后者以神学形式表达了各自强烈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首先考察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特点,并在文化启动下探查自我构念启动对知觉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的自我构念表现为互依型倾向,更倾向整体优势知觉加工,蒙古国古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型倾向,更倾向于局部优势知觉加工。(2)文化启动条件下,自我构念的即时变化影响知觉的加工,独立性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局部加工优先,互依自我构念启动下显示出整体加工优先。该结果提示,不同文化语景的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族个体的自我构念有着差别,文化的嵌入性可促使个体获得主流文化的自我构念,并对知觉过程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涛 《周易研究》2004,(6):28-31
光武中兴后,在易学领域,古文费氏易学渐兴,但属于今文的象数易学特别是<易纬>的象数易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白虎通义>吸收、借鉴<易纬>之说,构筑了一个以太初、太始、太素、三光、五行为次序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曾称述<易传>"汤武革命"之说,强调改朝换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倾心于<易传>的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说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系统阐述了三纲六纪理论,目的在于营造一个上下各安其位的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天人整体和谐的文化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从银雀山汉简看王念孙对《晏子春秋》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念孙《读书杂志》对于古籍的校勘,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一些具体结论也多有争议。由于70年代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有一部分是《晏子春秋》,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王念孙校勘的成就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典籍资料中,《韩诗外传》征引《荀子》最多,不少学者因而认为荀子与《韩诗》之间存在一定传授上的渊源关系。综合韩婴对荀子引《诗》的态度以及《韩诗外传》征引《荀子》的体例来考察,荀子与《韩诗》之间可能并不存在渊源关系,韩婴只不过是将《荀子》作为原始素材来诠释自己对《诗经》的理解。《外传》大量征引《荀子》,与荀子著述比较丰富及西汉初年荀子学术地位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疏通了帛书《衷》篇的若干处文意,并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其内涵。如《衷》篇认为《周易》是巫史和文王共同完成的作品,巫史完成其数术部分,文王加入卦爻辞部分,这是对《周易》成书过程的较早表述之一;《衷》篇透露出先秦易学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与孟子、荀子都有极大不同,它将文人、武人作为两种人格来讨论也是传世文献中少见的;《衷》篇很多句子可与其它帛书《易传》的篇章合读,它们都很重视阐发《周易》中的德义。此篇帛书中有些句子的思想接近思孟学派,这说明其中有些内容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影响彝、白、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的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和颜色再认任务,考察了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意在探究不同民族的黑、白文化是否影响人们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发现:⑴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的黑、白文化影响四个民族的大学生对于黑色和白色的认知;⑵语言和文化对于颜色认知的影响包括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整个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