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2》是一套本土化发展而成的个性量表,涵盖包括中国文化独有以及在大多数文化共有的性格维度。该文认为结合文化特定与文化共通的研究方法能全面地反映心理现实,亦能加深我们对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解。该研究分析了CPAI-2常模的几个子组别,以展示在同一文化之内,性格特质的差异及连续性。性别及年龄组别间的平均分差异均符合相应的社化过程及人生发展阶段所预期的结果。而中国香港及中国不同地区在平均分的差异上则没有特定的模式。文化内及跨文化的差异展示了个人性格差异的连续性,以及文化特定与文化共通概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人个性量表(CPAI)预测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中国人个性量表 (CPAI)测量了某国有企业的 3 8名中高级管理人员 ,并获得了他们最近的上司评定绩效资料。相关分析表明 ,CPAI的和谐维度与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多个指标有正相关 ,CPAI的领导维度与沟通能力有正相关。与假设相反 ,老实 -圆滑和务实与沟通能力有负相关 ;越外控的员工 ,其合作态度的评价越高。这可能表明了国企管理的某些特点对人格—绩效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一些被西方心理学家忽视的人格维度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顾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4.
范为桥  张妙清  张建新  张树辉 《心理学报》2011,43(12):1418-1429
本文在回顾华人社会人格研究与评估发展以及“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与应用历程基础上, 比较了CPAI-2 (Form B)不同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的跨文化应用结果。多种文化中的研究结果支持了CPAI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同时, CPAI在本土和跨文化应用研究中, 还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强调与支持了“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etic-emic)人格研究方法”在人格评估领域的重要性。这也促使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始思考, 如何使用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推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利用本土化的人格工具CPAI,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时间进程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差异与中国人群体人格特征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的群体人格特征正在随着社会发展而成现出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更为多元化、个性张扬、人际关系的束缚在减弱。当然,现代化进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对人格变化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研究社会发展与人格间关系时,应该同时关注社会变迁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显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人格特征的新一代中国人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反过来也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