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扬 《管子学刊》2007,(2):127-128
吕明强先生的新作《华夏吕姓四千年》,是研究吕姓这个古老姓氏文化史的专著,全书四十万字,详细地考证了吕姓远祖炎帝神农氏至吕姓始祖太公吕尚的世系,重点是研究吕尚之后吕姓繁衍、迁徙的变化过程,对历代吕姓著名人物给以客观公允的评价,是当前姓氏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管仲相辅佐桓公四十年,使国由一个偏远封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期间管仲实施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和措施成为国强盛的主要原因;这些战略、策略和措施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承友朋雅意 ,惠贶张华松先生新著《文化与长城》。是书由著名历史考古学者罗哲文先生检署 ,法书典雅脱俗 ,清丽曼妙 ;序言则出自史学名家徐北文先生之手 ,洋洋洒洒 ,字字珠矶 ,洵非一般泛泛之论。序文不仅体现徐先生对于文化的真知灼见 ,更体现出老一辈学者对新一代学人的殷殷关爱之情 ,故捧读斯序 ,感人至深。近年出版有关文化的专著不少 ,但大都由于作者工作性质的关系 ,或则为纯考古学的著作 ,或者仅从传统的历史文献中寻绎而来 ,真正考古与文献兼重 ,是两者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者 ,则为数不多。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长…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历代学者多根据战国秦汉文献对、鲁政治差异的记载,结合刘向以"王霸之迹"分别概括鲁政、政,进而以"不如鲁"来解读孔子这番言论。不过,通过对传世文献不同叙述模式的梳理,则可发现秦汉文献对、鲁政治差异的记载,似与"变变鲁"并无关涉。刘向所谓"不如鲁"之论,也是在借鉴了既有叙述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论述才开始有意将"不如鲁"与"变变鲁"相提并论。而到了南宋,朱熹方以"不如鲁"解读"变变鲁",并影响至今。以上过程,正体现出儒学变迁对思想史叙述模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益鑫 《哲学分析》2023,(1):75-88+197
《庄子·物论》开篇的“天籁”说,向无确解。南郭子綦对天籁的讲述简要而隐晦,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传统诸说,或依地籁说天籁,或抽象发挥三籁的比喻义,都不能在文本和思想上做到完全的贴切。其实,庄子的“天籁”继承自老子的“籥”喻。老子把天地之间比为籥,以籥的虚无出声,比喻天地之间的虚无生物。同样的,“吹万不同”,是说天籁之动吹生万物;“使其自己”,是说造物者使物依其自身本性而生存。前者是气化宇宙的视域,后者则是道对万物之内在根据、存在方式与独特价值的肯定。这两点关乎庄子物思想的根本要旨。《物论》以“天籁”开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全篇结构而言,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对天籁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吾丧我”等相关文本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于孔宝  于敬民 《管子学刊》2006,(1):35-39,95
基于孙武由国奔吴及《孙子兵法》正式问世于吴国这些史实,笔者认为:《孙子兵法》曾先后有两次问世。本文试从《孙子兵法》二次问世的认识论依据、著者依据、内容结构依据、史料依据、《孙子兵法》十三篇与其他孙武佚文及两次问世的现代理解等方面,分别论述之。并认为,《孙子兵法》的首次问世是文化和吴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而修订问世的《孙子兵法》则主要是吴国的战争实践浇灌出来的花朵,吴国的军事文化充实完善了这部罕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在现存《春秋》对鲁国国君夫人的记载中,出现过两例极为特殊的用法。一为《庄公元年》所记载:“三月,夫人孙于。”一为《僖公元年》所记载:“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按照《春秋》的义例,在记载国君夫人时照例应书明其姓。但在这两段文字中,两位夫人同样都来自于国,却同样被史官隐匿了“姜”姓。自《公羊》《谷梁》而下,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提出非常多的解释,但都未能形成通解。然而,在史官突兀地改变其记事文例的表象之下,实际上反映着当时国与鲁国两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与外交态度的转变,故而有必要再行探讨与厘清,力求还原文本真实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8.
鲁文化既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文化体系的统一的文化整体,同时又是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特点的文化分支。、鲁文化既作为一个整体作用于整个山东文学的创作,同时又以各自的文化特征影响并形成了山东文学的两种审美风格:一种注重现实主义,一种倾向浪漫主义;一种倾向主流道德评判,一种更注重民间伦理;一种深沉厚重。一种轻灵飘逸。但由于长期以来鲁文化体系中鲁文化的主体地位及其影响,山东文学一直呈现出道德意识感强,深沉厚重有余而轻灵飘逸不足的特点。只有在创作中更加充分地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实现、鲁文化的优势互补,才能令如今的山东文学摆脱滞重的发展格局,走向和谐良性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名人旅游是以追寻名人踪迹或感受名人文化为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品赏和休闲娱乐等方式,深刻体会名人的思想精髓,获得启示和教育。但名人旅游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淄博市为例,旅游发展30多年来,淄博市的文化旅游开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与文化有关的名人旅游开发上面,尚存在名人思想挖掘不深,不能形成"增长中心";内容静态展示居多,参与性及趣味性不高;名人资源空间跨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许多问题。应该深入挖掘名人思想、增强名人旅游活动中趣味性和参与性、整合全市历史名人资源、完善与名人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能使淄博的文化名人旅游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