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进 《中国宗教》2018,(10):52-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不仅是新时代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中国基督教会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历史悠久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3.
齐鲁大地,海岱之间,古道众多,但据严耕望先生考证"有东西两条重要之南北交通线",现代考古发现也证实了此观点。春秋末发源于鲁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兴盛于齐,既而在西汉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显学。这一过程背后有很多因素,本文仅从儒学传播的地理途径——齐鲁古道入手,以孔子、孟子来往于齐鲁两地的行迹为中心,将史籍文献、历代地理变迁之大势以及迄今所存之历史遗迹等线索汇集一起,阐释齐鲁古道在"鲁学"北渐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的发展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地域文化。秦汉大一统政权建立后,齐鲁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既影响了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集团决策行政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在社会各个领域流传,成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受到以后各个时代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齐赋     
王金铃 《管子学刊》2005,(3):128-128
[编者按]山东人民所创建的齐文化、鲁文化,同誉并称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就齐文化而言,史典繁博,古今所撰集的各类文献及汇编,更是多不胜计,除专业研究人员外,一般人很难概括或说清何为齐;更难寻到一篇文字不多,但能对齐文化的概念作出回答的文章.王金铃先生所著的“齐赋”,却是一篇比较精当全面齐文化的词赋.该赋居高临下,总揽几千年齐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全局,用了区区几百字,高度升华并概括地描述出了该文化的名称来源、所在地域、产生存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史学、演化及衍化形态、承传及发展、所创物质与精神财富、发展水平及在历史与文明史中的地位等十大文化界定所应具备的要素.该赋顺畅古雅,气势恢宏,是一篇少见的今人用赋的形式阐述齐文化的文章.鉴此,特地录出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29日,来自韩国、澳大利亚、匈牙利、越南等国家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群贤毕聚泉城济南,参加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其后的4天会议过程中,专家学者们议论风发,畅所欲言,“和而不同”,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拓宽拓深了齐鲁文化研究,可谓区域文化学术大聚会。  相似文献   
7.
齐鲁饮食文化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定文化形态的饮食观念,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起着促进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作用。齐鲁饮食习俗中“上顺天道、适时进食”的自然生态观,“长幼有序、进食有礼”的礼俗观,“敬天爱人”和谐观,“孝敬父母、以和为贵”伦理观,“以大惟美”待客观,是齐鲁饮食文化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儒学思想实现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的具体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齐鲁饮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发展与对外交流,去粗存精引领社会饮食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与影视互动传播的角度历时性审视研究齐鲁文化及其传播镜像,80年代齐鲁红色文化与民间草莽文化并行,90年代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并峙,新世纪政治文化重塑与移民文化重温同步。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加强文学与影视良性互动,是有效促进齐鲁文化的品牌塑造与影像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也谈齐鲁文化与齐鲁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均产生于东夷,有其共同的渊源,因而有其共同特质,又因其地理环境和有周分封后建国方针不同,随产生变异,形成既有共性又具个性的现象。随着历史发展,两种有共同渊源的文化,首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至汉代走向统一,并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山东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和发展,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为应对环境的挑战所进行的一种美的创造。作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它对于艺术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乡土美术的整理调查和文化遗产的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