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康德、黑尔与普遍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和黑尔都是伦理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尽管一个是规范伦理学家,一个是元伦理学家,但是双方都把目光聚集在道德的形式主义研究上,并且着力于普遍主义的落脚点.两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不同,却依然可以发现两者在理论上的先行后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摩尔所谓"自然主义谬误"批判的是将"善"这种非自然的属性直接等同于快乐、进化以及实存等这些非价值属性的自然物,但他并不否认可以从这些具体的善事物或手段善中推导出善本身;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虽然强调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析的根本性和相对独立性,但并不否认部分态度分歧对于信念分歧的依赖性和共存性;黑尔作为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复归的一个重要代表,更是有意弥合事实与价值的裂痕,强调道德语言的普遍规定性,强调作为社会事实的社会制度对价值评价的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因此,通常所认为的元伦理学关于不能从"是"推出"应该"的结论,实际上是对元伦理学观点的误读,而这种误读也同样发生在休谟身上。  相似文献   
3.
在非理性主义和主观主义流行于伦理学时,黑尔将可普遍化规定为道德判断的基本特征,从语言与逻辑的角度重新解释和论证了可普遍化原则,恢复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伦理学奠定了客观基础。然而,黑尔的可普遍化原则却并不完全符合道德现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