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人.他博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及医学,对诸子之学有深湛研究,开清代子学研究之先河.其书法于篆、隶、正、行、草诸体皆堪称精深,尤于正、行、草书,继往开来,俯视古今,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
明末大儒黄道周对管仲极为关注,他肯定管仲的才能,批评其功利之心,但又推崇其事功,对管仲的接受呈现出复杂的面相。迨至南明,黄道周的师友弟子称其为“江左夷吾”,希望他能像管仲一样一匡天下,拯救国运。黄道周对管仲的评价、接受依违于仁义与功利之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清易代之际这一“天崩地解”的特定历史情境下,富于道义感的士人的焦虑及义利观念之嬗变;而他对管子的接受与评价,也因此成为管子学史上一个颇为独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许卉 《现代哲学》2015,(3):113-117
针对晚明理学发展的困境和危机,黄道周主张调停朱陆、会通朱王来弥合理学的内部冲突,以期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整合为统一的思想体系。他认为朱陆两家学旨本同,咸归于孔孟之道,尊德性与道问学虽有差异,但应兼重两者。他提出不同于朱子的圣学传递谱系,认为阳明之学也是承续孔孟圣贤学统的嫡亲之系。对阳明后学的流弊,黄道周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主张以周孔《六经》之学救正当时思想界的空疏、荡越之风,希冀以经典文献为根本,重建理学的学理根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