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东汉中叶,长生、神仙思想是其最核心内容。原始道教酝酿、孕育和创立之时,正是南阳汉代画像石丧葬风俗产生和发展之时。一个时期的艺术是一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反映,是特定文化的隐喻与表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题材、造型和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东汉时期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所反映出的神仙思想与东汉社会原始道教在民间逐步积累、逐渐兴起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中岳论道     
一、中岳与道中央为核心,为枢纽.无中央则无主心骨,不成体.嵩山居四方之中而高,位于中原之中心,是黄帝、老子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博物馆,是华夏文明的神圣之山,与终南山并称神山.史书记载伏羲、黄帝以嵩山为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4.
《轩辕本纪》乃唐高宗时人综合前代道典外书中的黄帝事迹而编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黄帝传记专书。晚唐王《广轩辕本纪》对少数条目作了增补,仅重新抄出几条常见古书的原文,没有利用其它唐代道书。《黄帝内传》则完全模仿《汉武帝内传》,内容以西王母与黄帝的交往为中心,约出于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5.
功课经是道教徒日诵修持的重要经典。即所谓“功课者,课自己之功,明自己之性,修自身之道”,是道教徒修持寻真的门户。课功能使道教徒修心炼性,合助道力及保养元和。《祖天师宝诰》是功课经中主要宝诰之一。 “本来南土。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篆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奇福庭治而化成泉。得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  相似文献   
6.
巍巍匡庐 ,横空出世 ,南国重镇 ,江右名山。黄帝赐号使者 ,大禹治水其间。匡俗老聃修仙之宅 ,秦皇汉武巡狩之区。东汉张陵 ,弃官入庐山为道士 ,后创立道教被尊为天师 ,是庐阜乃道教发祥之地也。迨至晋宋 ,陶渊明描绘桃源 ,陆修静编集道藏 ,一图化境 ,一传经典 ,虚实相映 ,道益生辉。唐咸通时 ,吕岩游庐山 ,爱此峰泉林壑 ,道迹遍及山南北。宋陈抟传受易经心法于庐山异人 ,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于莲花峰下。明初周颠 ,助洪武统一天下 ,遂有天池及御碑之祀。清光绪三十一年 ,静阳子重建仙人洞道院 ,供吕祖其中。三十二年秋 ,庐江道人熊十力 ,来洞宣…  相似文献   
7.
刘志 《中国道教》2006,(1):24-27
《阴符经》全篇虽然只有三、四百字,但是文章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内容精微深奥,在道教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就变化观来说,“阴符经”这一题目又可理解为默契自然造化之道,文章所阐述的也是“天人合发、万变定基”①的道理。其中“机”是变化的关键,认为天、地、人的一动一静,都含有天机。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造化之天机。一、观察自然造化的天机首先,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就成为默契造化的基础。《阴符经》第一句话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事物变化的奥妙并不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存在于…  相似文献   
8.
小议修真     
"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人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本文拟从"务道原真"、"立教本旨"、"返本开新"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礼制发达的夏商周时期,作为始祖的黄帝受到隆重祭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黄帝祭祀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宗教意义淡化,而政治和社会意义上升。表现在“黄学”的出现、黄帝被作为天帝之一来祭祀以及把功德作为确定祭祀对象的标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0,(1):109-116
古华夏族通过古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古文献学、考古学等的综合考察,认定源于今山东地区,也相当于大汶口文化区。后来,华夏精英西迁中原,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