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根据中国无神论学会几位从事宗教理论政策研究的理事建议,2010年1月22日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长期从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统战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举行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座谈是由《中国宗教》杂志2008年第11期的文章《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直接引发的这篇文章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方针政策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依据和在中国实践的根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前30年与后30年是否有原则性的变化等问题,这些老同志作了正本清源的发言,并介绍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历与总结。有实践依据,有理论高度,对我们是一种震撼和启迪。会议由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主持。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略加整理,按发言次序发表如后,供感兴趣的同好者参考。其实,评论执政党的宗教方针政策及其理论和实践,在公开的媒体和学术报刊上早就有了存在各种不同认识和观点,以致引起辩论,应该是正常的,有益的。但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在2001年12月16日首发以来,相关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迹象,至这篇《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将这种倾向推到了一个新的坡度,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是当然的。不仅如此,《中国宗教》的主管单位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从"精神鸦片"到"社会资本"》一文的发表,使人容易把作者的言论误作官方的意向,具有了舆论的甚至政策的导向性假象。因此,辨清其中的是非不仅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就有关问题持续地进行讨论,欢迎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对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毫不妥协的革命者、批判者,同时也是一个吸取了多种文化滋养的文化巨匠,正因如此,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本文将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犹太教对马克思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二是犹太教对现实的、社会的"人"的重视与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暗合性;三是与基督教的"博爱""来世精神"相比,犹太教更突出了"平等"、"公义"和现实生活,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有一定联系;四是马克思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犹太教与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直接对应起来;五是马克思的著名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蕴含着明显的犹太情怀.  相似文献   
3.
宗教鸦片论是现象,宗教异化理论是本质。我们要从宗教鸦片论学习马克思认识分析宗教问题的方法,从宗教异化理论寻找宗教背后的根源。本文关心的是如何在宗教鸦片论和宗教异化理论的结合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理论的结合上理清我们自己的宗教认识,在探索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上做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族先民们开荒僻草求生存,常饥饿难忍。突然,一仙女下凡路经此地,指点饥民们采用山间绿油油的茶尖在口中嚼细咽下,不仅无毒,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儿,而且尚能暂时充饥。逐渐先民将这种野生茶变为家种茶,将生食茶变为熟食茶,将泡茶变为油茶,并冠以“仡佬油茶”、“仡仙油茶”等美名。到了近代,还用熬得浓浓的油茶戒鸦片烟。如今道真仡佬族油茶的加工技艺日趋成熟,饮用方法也超于定型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将宗教隐喻为鸦片,主要是指它们都具有镇痛和麻醉的功效,但宗教和鸦片共通性还远远不止于此。二者的作用因时代、阶级和文化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它们与人类的文明史同久远,但成为或被指责为毒品的历史却很短。对利用它们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是生活之必需,而对少数上流社会而言,还是体现品味和情趣之物。虽然同样可以当作精神兴奋的手段,但其作用机理不相同,效果和境界均不可全然混为一谈。是营养品还是毒品、宗教还是邪教?区分和定义的标准,由各种权力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7.
卢在轼 《宗教学研究》2007,1(2):121-127
关于鸦片在华所引起的严重祸害和后果,内地会传教士们十分了解也颇为关注。本文通过内地会传教士在《中国亿兆》上的报告和文章,考察内地会传教士如何看待中国人吸食鸦片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推行的反对鸦片活动。  相似文献   
8.
进入本世纪以来,有人抓住列宁论宗教的两句话进行断章取义的歪曲概括,说什么列宁的宗教观是"鸦片论"和"斗争论",背离了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导致苏联宗教工作的失败和我国宗教工作的失误,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引导论"和"适应论"这种错误才逐步得到纠正。本文根据马列原著和党的文献阐述了马克思、列宁相关论述的原意及其遭到的歪曲和我们党的立场态度,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歪曲概括的过程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出于什么原因会信仰宗教?基于中国宗教信仰较为弥散的特征,通过对中国宗教调查的数据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因果报应信仰作为入手点,通过对信仰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考察,表明在农村地区,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与相信因果报应有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了宗教信仰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的现实的补偿的观点。作者还强调,在研究中国宗教时,要将宗教信仰的"意义"探究与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加以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