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2.
马怀如 《法音》2023,(9):30-34
<正>响堂山石窟,分南响堂、北响堂以及水浴寺三部分,拥有北齐窟12座,代表了北齐石窟造像的最高水平。北响堂在北齐时期名为“鼓山石窟”。其中,北响堂大佛洞规模最大,造像的水平也最能代表北齐石窟艺术的高峰。但是,由于北响堂的皇室开窟背景,以及文史资料中关于大佛洞是高欢或高洋陵葬的记载,使得这座石窟充满了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本文的研究试图从不同视域,深化我们对于大佛洞乃至北响堂三座大窟之间联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