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人类本质概念及其激进的批评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马克思的早期作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首次出版以来,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起来了,这种传统把异化概念置于马克思的全部作的核心之中。鉴于苏联所具有的专政本性,这种传统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鼓励,也就不令人感到惊讶了。只有法兰克福学派的作家们、特别是H.马尔库塞和E.弗洛姆,使对于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义解释保持了活力。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诸如E.卡曼卡(Eugene Kamenka)的《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I.麦扎罗斯(Istvan Meszaros)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B.奥尔曼(BertellOllman)的《异化》从学术角度所作出的解释,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人道主义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解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认为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还有不少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的作用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资本主义的统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开辟出生态伦理向度的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道路,提出了承认自然主体的自然解放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向度的自然主体重建可以唤回人对自然存在意义的肯定,找回被遮蔽的主体——自然,找回失落的主体——人,在人与自然共为"存在"的基点上实现人与自然从两极到统一、从对抗到同盟、从对峙到融合的和谐发展,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由状态。自然主体的伦理重建是人类摆脱异化、走出单面人生、重塑多维生命的重要维度,使形而上学(生态伦理)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和谐世界)成为可能,体现了马尔库塞对本体论存在之源的反思,奠定了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语境中,艺术所指向的不是闲情逸致的欣赏,更不是感官刺激的娱乐,而是充分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政治功能。他们认为艺术能够揭示被现实遮蔽的真理,改造在异化社会中沉沦的人性,推动社会的变革。他们对艺术功能的分析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勇 《现代哲学》2008,(3):43-49
马尔库塞关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图,是通过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革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发挥了巨大作用.想象具有异在性,是建立新感性的基础和动力.作为艺术活动基本思维方式的想象,构筑了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的两种乌托邦.简言之,想象在审美世界中的自由驰骋,成为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动力,也是构筑审美鸟托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尔库塞(Marcuse)、弗洛姆(Fromm)、哈贝马斯(Habermas)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从这三位理论家的著述中,可以窥见“社会批判理论”的演进与变化过程,同时,这些观点也基本上反映出西方思想理论界部分知识分子不满资本主义现状而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进行哲学和社会学思考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人本主义美学家对个体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基本上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色彩。然而,相比海德格尔在诗意的追寻中向古希腊的回归,马尔库塞乌托邦终结论具有明显地向未来可能性探索的理论勇气。造成他们这种明显的理论差异的原因是:马尔库塞的乌托邦思想既贯通整个人本主义美学家的浪漫主义气息,又沾染了德国美学家的气质,更关键的是,他的理论生成的社会语境决定了其美学思想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一、技术理性的政治内涵提出合理性与合法性关系问题并对此展开初步的抽象分析,这是韦伯的贡献。在韦伯的视野中,同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合理化"过程往往是以一种积极的、进步的形象出现的,例如社会劳动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交通交往的技术化、指明行为导向的世界观的世俗化和非神化等。对此,  相似文献   
10.
1947年马尔库塞访德期间拜访了自己的昔日导师,并在回美国后不顾友人劝阻给身陷困境的海德格尔寄去了一个包裹。收到包裹后,海德格尔把其中的东西全部分给了从前的学生,自己却丝毫未动。这中间透出几分蹊跷。包裹寄发前后的三封通信,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有所交待。于是,“一个包裹三封信”便引出了20世纪哲学史上一段令人深思的公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