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冲鼓楼     
增冲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城西北部,增冲侗寨山环水绕,寨中屹立着一座宝塔形建筑物,这就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增冲鼓楼。鼓楼飞檐翘角,红楹耀眼,巍然矗立,气势雄伟。它被干栏式的侗寨木楼住宅层层包围,与寨边潺潺小溪上的三座风雨桥浑然一体,加上寨边巨杉、枫树等风景林木陪衬,更显出别具一格的侗寨景色。  相似文献   
2.
古夜郎竹王传说,在《华阳国志》中早有记载:“有竹王兴于逐水,有一女浣一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民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1986年贵州民院潘定智、罗懿群教授承编的仡佬族学资料汇编第一集《传说集》,在历史人物传说中,有魏绪搜集整理流行毕节地区一带《竹王的传说》和《赛竹三郎》的故事,有仁怀县王义搜  相似文献   
3.
寄庵荞麦面     
子安 《佛教文化》2018,(3):125-127
说到荞麦面,也是关中地区特色饮食之一。不过不称荞麦面,而称荞面饸饹。饸饹,古代称河漏或河捞,出处说法不一,似乎是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饮食。王祯《农书》“荞麦”条记载说:“北方多种,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相似文献   
5.
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方格 《心理科学》1997,20(5):431-435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周期性特点的认知发展.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判断两个给定日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正向接近还是反向接近。结果表明: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随着两个日期之间距离的增大,反应时不断增加,正确率不断降低,在两个日期相互接近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边界处,反应时最长,正确率最低,表现出显著的“距离效应”和“边界效应”;儿童可以利用数字系统进行判断,他们的认知加工策略包括计数、数字运算和凭借习俗时间的空间表象进行模拟加工等等。  相似文献   
6.
物质丰富的时代, 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 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 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 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 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 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机制差异; 开展了特质食物渴求及中国特色的辣食渴求的认知神经研究。对推进饮食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 也为肥胖、饮食失调等健康干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佳洁  于彤彤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52-2063
在干预国民健康饮食行为方面, 更“隐性”的助推策略因其针对直觉思维系统发挥作用, 比传统的干预政策更具优势。基于助推策略对食物选择决策影响机制的不同, 健康饮食助推策略可构建为提供决策信息、改善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和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及9个小类的框架体系。助推策略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因而在中国实施时需与传统政策结合使用, 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消费群体特征,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 助力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8.
9.
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以人之自然本性或者人之超验理性为其基础,而杜威却要摆脱这两者的限制,力图走第三条道路以兼顾两者的合理成分.他把人之境遇性的生活实践作为道德存在之基础,并在此之上解构反思性道德的封闭性,继而建构它与生活习俗、行为实践之间的连续性,凸显它们之间的张力性关系,如此就把反思性道德看作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与生活世界之间充满张力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