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2.
贾成龙  吴婷  孙莉  秦金亮 《心理学报》2023,55(3):455-468
依恋对象的敏感性回应是儿童安全依恋发展的重要前因。研究采用改编版依恋预期范式考察实时互动情境中依恋对象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对幼儿支持提供预期及预期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不安全型依恋幼儿,初始预期中安全型幼儿更多预期依恋对象会向依恋者提供支持;幼儿能够基于依恋对象的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一致地修正对该对象是否提供支持的预期。同时,低水平回应对幼儿预期修正的影响高于高水平回应。研究表明5岁左右幼儿能够基于实时互动中依恋对象的回应信息修正其对该依恋对象的预期,这对理解幼儿依恋表征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对强噪音下四组不同处理背景大鼠的旷场反应、援食、饮水、排泄和尿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发现:①Ⅰ组(强刺激组)的各类指标均发生情绪性(恐惧)改变。与2组(预防训练Ⅰ组)、3组(预防训练Ⅱ组)、4组(控制组)以及自身基线(MAO)比较差异显著;②适应性训练有助于防止大鼠恐惧发生及上述各类指标发生异常.③由于训练的方法不同,预防的效果也不同。3组与4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与4组比较某些指标有显著差异。④1组和2组部分大鼠出现皮肤、消化道病变。  相似文献   
4.
语义联系类型和强度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8,31(1):14-20
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实验方法,由被试生成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组成这些事件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的参加者。然后,对这些事件熟悉性、对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三个维度进行主观评价,形成事件以及每个事件活动序列,并据此编制实验材料。实验主要考察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对于熟悉性高的事件的预期推理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记忆能力的被试进行事件预期推理时的加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1)高工艺记忆能力的被试对事件的预期量小于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中的预期推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6,29(3):238-244
从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阅读描述日常生活事件的段落时预期推理过程的资源分配特点,及其与阅读焦点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预期推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2)工作记忆能力强的被试进行预期推理的范围较广;而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被试推理范围较小。(3)工作记忆能力较弱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激活量较大。(4)对于非常熟悉的事件,预期推理不受焦点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比结果反应大。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高特质攻击个体对愤怒、恐惧威胁面部表情识别的特点及其电生理机制,本研究采用Buss-Perry攻击问卷选取高低特质攻击个体26名和27名为被试,采用面孔识别范式对高低特质攻击个体识别威胁面部表情时的ERP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愤怒、恐惧表情上,高特质攻击组在N170成分的潜伏期都显著短于低特质攻击组;在愤怒、恐惧表情上,高特质攻击组在P200成分的波幅都显著高于低特质攻击组。这表明高特质攻击个体对愤怒、恐惧威胁面部表情的识别具有高度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体现在面部表情识别的早期和中期阶段,而非晚期阶段,即高特质攻击个体在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就对愤怒、恐惧威胁面部表情进行优先注意;在中期的注意阶段,高特质攻击个体可以很好地确认愤怒、恐惧威胁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9.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21,53(3):273-290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38, 95% CI [0.34, 0.41]); 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 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 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 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