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BR模型考察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不同难度词对记忆与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限时学习条件下,奖赏结果促进不同难度词对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仅提高简单词对的记忆成绩。(2)自定步调学习条件下,定时学习判断时奖赏结果仅影响学习判断;奖赏预期促进高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从而提高记忆成绩和学习判断。(3)在自定步调学习时,奖赏预期超越难度成为影响学习时间分配的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个体会综合奖赏预期、奖赏结果和难度构建学习议程,足够大的奖赏预期会超越难度成为议程构建的主导因素。但奖赏预期和奖赏结果对记忆成绩、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判断的影响受学习条件调节。  相似文献   
2.
贾成龙  吴婷  孙莉  秦金亮 《心理学报》2023,55(3):455-468
依恋对象的敏感性回应是儿童安全依恋发展的重要前因。研究采用改编版依恋预期范式考察实时互动情境中依恋对象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对幼儿支持提供预期及预期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不安全型依恋幼儿,初始预期中安全型幼儿更多预期依恋对象会向依恋者提供支持;幼儿能够基于依恋对象的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一致地修正对该对象是否提供支持的预期。同时,低水平回应对幼儿预期修正的影响高于高水平回应。研究表明5岁左右幼儿能够基于实时互动中依恋对象的回应信息修正其对该依恋对象的预期,这对理解幼儿依恋表征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义联系类型和强度对预期推理生成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8,31(1):14-20
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实验方法,由被试生成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组成这些事件的各种活动和活动的参加者。然后,对这些事件熟悉性、对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三个维度进行主观评价,形成事件以及每个事件活动序列,并据此编制实验材料。实验主要考察活动的典型性和可区分性对于熟悉性高的事件的预期推理的影响,以及不同工作记忆能力的被试进行事件预期推理时的加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1)高工艺记忆能力的被试对事件的预期量小于  相似文献   
4.
阅读理解中的预期推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崔耀  陈永明 《心理学报》1996,29(3):238-244
从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阅读描述日常生活事件的段落时预期推理过程的资源分配特点,及其与阅读焦点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预期推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2)工作记忆能力强的被试进行预期推理的范围较广;而工作记忆能力较弱的被试推理范围较小。(3)工作记忆能力较弱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激活量较大。(4)对于非常熟悉的事件,预期推理不受焦点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比结果反应大。  相似文献   
6.
愉悦情绪体验是音乐活动中最普遍的心理现象。通过系统回顾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 认为音乐愉悦体验与大脑奖赏系统的活动有关, 并涉及伏隔核与听觉皮层等其他脑区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 多巴胺的传递与音乐愉悦体验存在因果联系。基于预期视角, 奖赏预测误差理论和音乐信息理论模型可以解释音乐愉悦体验的产生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伏隔核及各皮层在音乐愉悦体验中的功能, 并整合不同的预期理论。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决策的研究是认知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运动预期被认为是运动决策的核心, 受到运动学和非运动学信息的影响。其中, 对运动预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探讨不同信息源对运动结果预期的贡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运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解释运动预期中不同信息的整合过程, 分析运动员在复杂的竞赛情景中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尤其是对该理论在网球和足球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竞技体育中并非所有的选择、结果或概率都是已知的, 故有研究者认为概率论和经典的决策理论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然而新近提出的启发式近似, 为运动员在贝叶斯框架下如何快速做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 在复杂和有时间压力的竞赛情景中, 启发式近似假设运动员依据竞赛中不同信息源的不确定程度, 很可能选择在运动学信息和情境先验之间进行切换启发式, 提高运动预期的效率。其次, 判断效用通过卷积效应影响两种信息源的整合, 降低情境先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慧  陈飞  刘雷  冯廷勇 《心理学探新》2012,32(2):139-14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简单赌博任务,操纵结果预期的效价(输或赢)与风险(高风险与低风险),考察了个体对结果预期阶段的效价和风险评估的脑内时程动态加工过程。脑电结果发现:(1)在N2成分上,结果预期的效价主效应显著,预期输比预期赢能够引起更大的N2波幅;结果预期的风险主效应不显著。(2)在N500成分上,效价与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预期输的条件下,肯定会输的N500波幅显著大于可能会输;而在预期赢的条件下,肯定会赢与可能会赢之间的N500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结果预期阶段,个体可能先对结果预期的效价进行加工,然后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的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的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的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的不同预期。结果发现:在负性和中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和低预期组面对不公平提议时的接受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正性情绪背景使社会预期效应发生改变,回应者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不再对决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