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对心肌造成的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最终通过位于心肌线粒体内膜上的几种蛋白通道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可调控这些重要通道功能的特异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将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重要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是通过预先短暂缺血来延缓或减轻组织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是机体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来发现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靶器官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了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是通过预先短暂缺血来延缓或减轻组织后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是机体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近来发现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靶器官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了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概念的提出,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预处理:概念的提出、思考与展望沪州医学院附院(646000)董文斌,刘兴蓉指导冯志强一、概念的提出1986年11月,Murry等报告在狗缺血梗塞实验中,预先经过4次各5分钟缺血处理后,再阻闭40分钟的一组狗,心肌梗塞范围比仅接受40分钟阻闭的另一...  相似文献   
5.
对适应性细胞保护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遭受非致命的损伤刺激后能对随后更大的损伤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适应性细胞保护。损伤和抗损伤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一对基本矛盾,机体细胞具有内源性抗损伤机制。采用非致命性损伤刺激作为预处理的手段,从而调动细胞的适应性保护能力,将给有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应用前景。预适应手段和细胞内源性抗损伤机制两者是外因和内因的辩证统一,存在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同时,适应性细胞保护也有其相对的一面,表现为种属相对性和保护能力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了解七氟醚预处理对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选取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S组)于麻醉诱导后CO2气腹建立前吸入0.8%~1.5%七氟醚30min ,对照组(C组)吸入氧气。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1d、2d、3d及7d肝功能(ALT、AST、TB、DB、TP、ALB)。结果七氟醚组术后1d、2d、3d的ALT及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七氟醚组内气腹时间>2.5h者术后1d、2d的 ALT 增长率(4%)低于≤2.5h者(10%),术后2d、3d的ALT降低率,气腹时间>2.5h者(25%)高于≤2.5h者(23%)。七氟醚预处理对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肝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且气腹时间越长,保护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处理定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是事物矛盾性的具体体现。缺血预处理把矛盾两个对立面统一起来,将损伤(缺血)转化为战胜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手段,同时缺血预处理也是外因和内因两者作用的辩证统一。缺血后处理是近年发现的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在缺血后处理中亦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外因和内因两者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概念是创造性思维的杰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缺血预处理概念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1 1 缺血预处理 (IP)的概念是由Murry等提出的。 1986年Murry等[1 ] 直接结扎大的冠状动脉回旋支 4次 ,各 5分钟 ,每次间隔 5分钟再灌注 ,即缺血预处理 ,然后再阻断冠脉血流 40分钟 ,心肌梗塞面积约为 2 3% ,而对照组 (单纯阻断冠脉 40分钟 ) ,心肌梗塞面积约为 2 9 4% ,即经IP后缩小心梗面积 75 %左右 (P <0 .0 0 1) ,第一次在犬的心脏证明了IP能缩小心梗范围。1 2 传统观点认为 ,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心肌可逆性损伤 ,并使心肌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的打击 ,这一观点在相当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9.
探讨卡托普利与畀氟醚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10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五组,分别给以不同的药物预处理。观察各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显示,卡托普利与异氟醚联合处理组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卡托普利延迟相或早期相复合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更强保护作用,并以卡托普利延迟相组为优。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预处理研究中的哲理与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预处理研究中的哲理与伦理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心胸外科博士生(410008)鲁尔雄导师袁明道在较长时程心肌缺血之前,给予一个或多个短时的缺血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反而能够增强心肌保护作用,这一机制被称为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是目前最强有力的心肌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