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2,(8):64-64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夯实责任,狠抓基础,有力推进了基层宗教工作责任制落实。  相似文献   
2.
对大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调查研究.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大连地区16 052名健康体检者,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早晨空腹,采集所有调查对象3ml肝素抗凝血,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HDL-C和LDL-C的结果.结果大连地区健康成人血脂水平比2007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所确定的正常参考区间偏高,因此,我们对大连地区人们的血脂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预防和减少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概称句的形式刻画研究始于人工智能。从条件蕴涵引入开始,到建立概称句词逻辑的形式系统GAG和Gaa,关于概称句这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概称句自身性质的探讨,以试图对于概称句推理给出更合理的形式刻画,而没有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考虑。回归问题的初始,关于概称句的概念理论是否还可以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是这一研究路线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GAG和Gaa模型,公式的可满足性是否有能行的判定方法。对此本文给出了基于GAG语义的树图判定算法,包括相应的可靠性,完备性等证明。  相似文献   
4.
在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syllablefrequencyeffect)指的是高频音节相对于低频音节的加工优势。综述了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从影响因素、发生阶段和神经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印欧语系和汉语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跨语言差异。基于口语产生的理论模型和合适单元假说,结合不同语言的固有特性,分析了音节频率效应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一个有关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作用机制的模型,为音节在汉语和字母语言口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音节频率的两种测量方式对音节频率效应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加强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考察,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和范式深入探讨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加工的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5.
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1,34(6):39-46
该研究设计了2种实验条件,对360名6-19岁个体解决三系列问题的能力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讨论个体解决三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6-19岁个体对三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2)个体对三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先于对没有逻辑答案的题目,6-9岁个体对三系列问题中没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低于10岁以后的个体;(3)空间模型、语义模型、语义一空间混合模型和枢纽比较模型是相互补充的,是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依一定次序,按一定的阶段逐渐形成的,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以枢纽比较模型为核心、四种心理模型并存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张全成  刘阳 《心理学报》2014,46(11):1639-1648
研究使用图形面积判断任务取代典型的双属性决策框架, 考察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实验1比较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当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面积比较判断时, 吸引效应不显著, 而以分析的信息加工方式判断时吸引效应明显存在, 后者效应强度显著大于前者。实验2通过调整图形排列顺序, 比较了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判断时吸引效应依然存在, 但其表现要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 相对于将目标图形放置于诱引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 将诱引图形放置于目标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而成为判断背景时, 吸引效应强度更大。研究提出了吸引效应形成的两阶段理论, 认为吸引效应产生的根源同时来自直觉的和分析的两个信息加工阶段, 研究也证实信息呈现方式对被试信息加工方式造成较大影响, 进而影响吸引效应强度。  相似文献   
7.
选择题是认知诊断中常用的测验目形式, 其正确答案选和经过特殊编制的干扰都能提供诊断信息。为了提取干扰的信息, 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认知诊断模型的心理计量模型。分类介绍能使干扰提供诊断信息的多选择题编制方法, 分析这类多选择题的认知诊断模型, 认为未来应加强干扰编制方法和能提取干扰信息的认知诊断模型的选择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学研究中,等级评定量表是研究数据的常用测量工具。然而,研究者们使用的等级评定量表的版式并不一致,尤其表现在使用的反应的数目不同。关于最佳反应数目的研究只局限于从被试的最终反应结果来进行分析,而没有从被试对量表的反应过程来进行分析。根据前人相关文献,设计6种反应的量表,并通过眼动实验来测量被试的信息处理过程。通过对反应时、净默认反应方式、极端反应方式和选比例变化的综合比较,我们得出最佳的量表反应数目是5。  相似文献   
9.
魏萍  康冠兰 《心理学报》2012,44(11):1454-1462
研究考察了无关干扰引发的注意捕获效应如何受到任务知觉负载以及目标与干扰距离的共同影响。被试在视觉搜索集中搜索目标并做辨别反应。通过控制搜索集的大小来控制任务知觉负载, 同时在搜索集中存在一个用颜色标定的无关干扰(奇异), 该奇异与当前的搜索目标存在一致、中性或不一致的关系, 该奇异的位置与当前目标相邻或相距较远。结果发现, 被试在低负载条件下出现显著的干扰效应(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减中性条件的反应时), 而在高负载条件下干扰效应减小。此外, 在高负载条件下, 当目标与干扰相距较近时没有出现干扰效应, 而当目标与干扰相距较远时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干扰效应受到任务知觉负载和目标与无关干扰距离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与任务无关的刺激是否捕获注意取决于当前任务总体上是否存在可用的剩余注意资源, 也受到其周围临近区域的局部注意资源是否充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忠义 《世界哲学》2008,(4):106-109
《大英百科全书》中有“印度逻辑”条。阐述了印度逻辑没有变、没有直接陈述逻辑原则等等缺陷。本文分别从“印度逻辑”这一名称包含内容丰富、直接称呼有指代不清之嫌,有“宗”、“因”、“同品”、“异品”等变并且在法称时期还出现了真值表的雏形,以及有因三相、“合离”等直接陈述的逻辑原则几方面来阐述“印度逻辑”辞条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