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之韵     
初夏,清晨散步到岳阳长炼水上公园五曲桥西面的莲花池旁,朝霞未退、清风徐来,池内生机盎然。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莲花都钻出来了,宛如水龙王的女儿们耐不住水晶宫里的寂寞,偷偷地将头探出水面,以亭亭玉立的姿态云集在水中央,水中留下烟波出浴之姿的倒影,造化成人间的净界。  相似文献   
2.
田青 《佛教文化》2016,(2):107-111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发展上,能看到禅宗的大量影响。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以单声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讲究“”、讲究“味”、讲究“羚羊挂角”,空灵淡雅的风格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都是从西域传来的燕乐,在唐代就像今天的流行歌一样曾风靡了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一个优秀的中国古典舞演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娴熟的技巧外,还须同时具备在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从字面上来解释,"身"可以说是"身法"与"律"的合称.  相似文献   
4.
吴诗玉  李赞 《心理学报》2024,(5):531-543
以中文母语者为被试开展词汇学习实验,既操控新颖词出现的语境情感(积极、消极、中性),又操控语境的变异性(重复、变化),检验语境情感是否可通过阅读接触,从语境迁移到新颖词以及这种迁移是否影响新颖词习得的效果,从而探索新颖词语义的发生机制。196名被试参加了实验,他们在不同的语境情感和语境的变异性条件下一共阅读了45个篇章,然后对9个新颖词进行情感效价评分并参加了三种不同的词汇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在重复阅读相同材料的条件下,语境的情感才顺利地迁移到新颖词,表现出明显的“双枣树”效应,而与此相反的是,只有在变化语境下,语境情感才对新颖词词形及词义的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越积极的情感语境里,词形和词义的习得效果也越好。“双枣树”效应有效地解释了新颖词语义的发生机制,也为新词学习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弟子职》是上古时期的有之文。由于汉语语音的变化,后人读起来已有许多地方失。于是有人提出叶音说、方音说,牵强附会以使其合,这些方法在之前有可能得到认可。但随着近现代音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对上古语音系统产生更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利用国际音标对上古音进行拟音。而拟音的结果,完全证明了其上古有之文的事实,从而也证明了叶音说、方音说是错误的。清代学者对《弟子职》用问题做出一些探索,但良莠混杂,需要我们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6.
7.
独钓寒江     
“独钓寒江雪”,这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江雪》诗中的点睛之句,也是一个颇具诗美和独特个性的意象。大地苍茫,天籁无声,雪飘如羽,江流有,一只孤舟,水中漂泊。此时此刻,远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近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五绝,四行二十个字,精练,精致,其意深焉。  相似文献   
8.
水之韵     
有形之物,何为至美?水矣!水之爱,乃大爱。爱自然,爱生命,爱广袤的土地,爱深邃的海洋,爱身边的一切。在爱中展示美好心灵,在爱中哺育世间万物。春种秋收,离不开水的灌溉,草木滋长,得益于水的滋润,人的生命,靠水来维系,万紫千红,靠水做底蕴。菩萨手托净瓶,轻拂杨柳枝,将圣洁的净水洒向人间,沐浴人类干涸的心灵,那是人类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爱戴,对水的崇拜,对水的依恋。大爱无形,大音稀声,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将爱的琼浆玉液洒遍每一角落,以仁爱之心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9.
水之韵     
有形之物,何为至美?水矣!水之爱,乃大爱。爱自然,爱生命,爱广袤的土地,爱深邃的海洋,爱身边的一切。在爱中展示美好心灵,在爱中哺育世间万物。春种秋收,离不开水的灌溉,草木滋长,得益于水的滋润,人的生命,靠水来维系,万紫千红,靠水做底蕴。菩萨手托净瓶,轻拂杨柳枝,将圣洁的净水洒向人间,沐浴人类干涸的心灵,那是人类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爱戴,对水的崇拜,对水的依恋。大爱无形,大音稀声,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将爱的琼浆玉液洒遍每一角落,以仁爱之心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10.
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与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是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与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