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不害思想与黄老之学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相近之处:在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上,“道”为两家思想的最高范畴,并且凸现出同样的“前概念”先天缺陷;在政治学领域,二者都高标“名实之辨”,但尚未上升为形式逻辑学的认识对象;二者又都崇尚“因循”、“无为”,与原生道家立足于“天人关系”之上的意蕴已大相径庭。但是,申不害并不是一位黄老思想家,其根本分歧在于:黄老重法不重术,申不害重术不重法。申不害思想的性质是“术治主义”,相韩十五载躬行的是“术治”。因此,申不害既不是法家,也不是黄老思想家,而是术家,是术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作《老子韩非列传》,不仅历史性地呈现了韩非子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逻辑关联,而且昭示了韩非子背离老子思想的深邃意蕴。韩非子借助老子"道"的悖论思想,批判并否定了儒家"仁义"之"礼",代之以"法"而"治天下"。但从本质上说,无论是儒家之"礼"还是法家之"法",均为背离"生生"之"道"的"无道"之"术"。史家作此传的深意,在于反思西汉武帝朝弃"黄老"而尊"儒术"之立法思想转变的真相与实质。  相似文献   
3.
刘亮 《管子学刊》2011,(4):119-125
21世纪最初十年间的《韩非子》思想研究,在研究方法、思想结构、理论认识、疑难问题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规范"概念、发生认识论、语义分析法等概念与方法的使用,使得研究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一领域得以延续。只是方法各皆存在一定局限。法势术间的关系仍是《韩非子》思想结构方面被讨论的热点。《韩非子》人性论的研讨则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十年有关《韩非子》理论认识的深度。其有关疑难问题的研究进展,则可选取《难势》篇的分析作为例证。此外,《韩非子》君德思想、《韩非子》对老子的诠释等方面,诸学者亦有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喻老》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事不注意往往会酿成大祸。生活中有些悲剧就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引起的,在科学研究中,这种因小失大的事也触目皆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原因,经科学家认真分析,就是“细节”出了问题。原来航天飞机穿越大气层时,距地面60公里左右,温度最高,在机头,温度高达1000-3000℃,整个机身变成一个炽热的火球,因而要安全着陆,就得穿“避火衣”——在机身上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中的《解老》篇有两个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一是《解老》开头几段文字对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的评论,与韩非反儒的思想是否存在矛盾;二是在“工人数变业……”一节说“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与韩非“法与时转则治”的变法主张是否抵牾。有不少学者把这两个问题归结为《解老》同韩非思想体系的矛盾,主张把《解老》从韩非作品中分离出来;也有学者认为《解老》实际上是“以儒解老”。由于这两个问题既关系到韩非的基本思想,又涉及到《解老》的真伪,所以有必要提出来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战国后期盛行的黄老思想对韩非子的政治学说无疑有着重要影响。但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探讨。考察可知,黄老思想中的因循之道启发韩非子要求君主"缘道理""因人情"而立法,其无为思想则被韩非子用来告诫君主不要凭个人的聪明和能力治国,而要依靠法度;黄老思想中的阴柔玄妙、以柔克刚之术在韩非子学说中既可以被君主用来防范大臣专制,也可以被法术之士用来控制和驾驭君主。总的来说,黄老思想在韩非子政治学说中起到了减弱君主专制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我很荣幸能回应白彤东教授的文章。对韩非子的政治思考与近现代(modern)西方传统中的政治哲学之间的相似与不同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给出了非常细致入微和精妙的讨论。它指出,在封建系统的瓦解和向广土众民且充满战争的国家的过渡上来讲,春秋战国之变与西方从中古到现代的转变有着根本的平行对应。基于这一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急剧的变迁。在此数百年间,新的社会要素在不断增长,一步步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面貌,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和约束。如何使社会相互关系重新恢复平衡,这一过程或努力就是社会整合。对古代的思想家而言,他们对社会的种种观察和思考,都不能不对这一现象予以集中的注意,并因此对其理论学说产生重要的影响。先秦时期,儒家——法家都为当时最为主要的两大思想流派,他们学说中互有异同的社会整合观,无疑是其一重要内容,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人类公认的基本社会政治价值观,也是法制的基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法治公正的观念。先秦法家更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公正进行了探索。先秦法家集大成人物韩非子的学说中即包含了丰富的法治公正思想,具体表现为:强化制度以限制权力的滥用;君臣之间以准契约关系取代父子伦常关系;法律运用的平等、公正与客观;划清公私界限,杜绝私交干预公务等。韩非子关于法治公正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齐鲁大地,地灵人杰,被称为先秦“显学”的儒家和墨家都发轫在这块土地上。 儒家由孔子开创,墨家由墨子开创。墨子名翟。宋司马子鱼之后,世居目夷(今山东腾州木石镇)。据《韩非子》载,他年轻时做过工匠,曾制出过能飞的木鸢,也造出过载重30石的木车。他的弟子和后学也都是这样一批能工巧匠。曾帮宋人制造守城器具,使强楚不敢攻宋。长期的实践和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