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与民间剪纸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富有视觉意趣的剪纸形式的汉字图形,在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装饰性,探寻汉字与民间剪纸的融合而产生的造型方法,对于探索现代汉字的本土化设计道路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8-98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酥油花、壁画、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2006年,塔尔寺酥油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酥油花的制作分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上盘、开光六道工序。酥油花的原料十分讲究,需用上年塑制酥油花后拆除下来的陈旧酥油和精细草木灰掺和成韧硬的黑色胎料,方可制胎塑形。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召开中国伊斯兰教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马中平马来西亚召开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南朝鲜遗伊产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ll月7-8日在吉隆坡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国的学者,中国伊协应邀派出...  相似文献   
4.
颜晶 《美与时代》2013,(4):32-34
云渡桃雕是江苏省泗阳县云渡村的传统民间手工艺,起源于明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云渡桃雕被列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是由于当前云渡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而外地人对于这门工艺了解不多,这就使得云渡桃雕面临着传承人严重匮乏的问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云渡桃雕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云渡桃雕传统艺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镇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及有关方面的关心下,金山寺水陆法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即标志着江苏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开始。据悉,“金山寺水陆法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晋,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其发祥地就是千年古刹金山寺。水陆法会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13,(3):I0004-I0004
2013年4月3日,第28届“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开幕。沙特国民卫队司令、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席米特阿布亲王出席开幕式。中国伊协作为文化节的参展单位参加了展出活动。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源于民间生活,是其所存在的地域内民族历史、民族个性、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脱离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8,(4):20-22
一天论第一 问曰:“人是何物作?” 有人问:“人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答曰:“有可见,无可见。何在作?何无作? 回答说“有可见(物质的一面),有不可见(非物质的一面)。哪些是被造的?哪些不是被造的?  相似文献   
9.
张玺 《法音》2015,(3):63-64
<正>大公网记者张玺北京报道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记者细数今年的《报告》,全文有10处提到"宗教",比2014年的15处,2013年的16处频率略低,但却首次提及与宗教领域相关的"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保障宗教界权益方面更加详实具体,除了继续强调宗教界在我国政治协商、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的作用,本次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