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认识论、实践论、心性论三个层面论述了道家气思想对气韵本乎游心这一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性影响,归纳出道—气—心—性—德—虚—美的命题,认为虚之心无论对于宗教修炼还是艺术创作都是根本的起点和最终的极境,人之身心正是在虚中才能体悟到道家之道、道教美学之美、内丹之仙、中国艺术之气韵。  相似文献   
2.
虚室有余闲     
庄子把杂念丛生的心灵称之为"有蓬之心",意指心灵中塞满了蓬草,这个比喻既尖酸又辛辣,实在是痛快淋漓。庄子又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心灵虚了,智慧也就诞生了;智慧诞生了,人就有了福祉了。人所有的福祉,皆来自于人的慧根。而人的慧根,实在是源于一颗虚的心灵。竹子凌风舞蹈,自在逍遥,因为它的心是虚的;水能随物赋形,自在逶迤,处众人之所恶,也实在因为它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  相似文献   
3.
沈岚 《中国道教》2012,(1):27-30
正在《淮南子》一书中,其理想人格的代表是真人,真人优游于世,超越生死并具有无限能力。"故闭四关则身无患,百节莫苑,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本经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  相似文献   
4.
翟奎凤 《现代哲学》2016,(5):115-120
《春秋繁露》中的神,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作为祭祀对象的神(鬼神)、作为变化之道的神(化神)和作为生命主体的神(心神)。在董仲舒天人同构的观念下,天是最大的神,天子祭天有着绝对的神圣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懈怠荒废。通过祭祀,可以见到平常见不到的神。作为君主还要尊神、贵神,这里所说的神是讲最高统治者的修养,是化道之神,无形无象无声,是形而上的整体的一,它能主宰形下世界的变化。《春秋繁露》还讨论心神之义,认为只有平意、神才能养气长生,这种虚体神聚精的思想受到道家的一定影响。在董子看来,养生与治国是一个道理,身为国,心为君,这种身体政治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董子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与天之春夏秋冬相应,是天道自然,只可顺调无滞,不可制止。  相似文献   
5.
王威威 《管子学刊》2004,(3):29-32,42
黄老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实践中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对于其根本思想特征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以致于引起许多思想家关于其学派归属的争论。学界比较传统的方法是按照现存被认为是黄老学的著作来概括黄老学的特征,这一方法既缺乏确定性又不能避免循环论证的嫌疑。本文脱离黄老著作的文本,从“黄老”这一名称的含义、史籍中对于“黄老”的记载以及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对道家思想特征的概括三个方面相互印证,得出黄老思想的两个主要特征:“道”的社会性倾向和清无为的思想。清无为的思想又可表达为虚、因、刑名学说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船山认为,《大学》所言的正心与诚意即是《中庸》所言的存养与省察,两种功夫皆围绕着道来进行。正心之心,即是程子所言的志,正心即是持志,其所志者即是道;正心之功,敬以居持此道也。诚意之诚,如朱子所注,乃是一个实字;诚意之功,充实正心所持之道也。无正心所持之道,则诚无从以充实;无诚意之充实,则所持之道为空、为虚。充实者,即物、即物理以实之;道于正心诚意,一本万殊者也。由其一本,故非增益于所性之外;由其万殊,故充实有体熟用便之别。  相似文献   
7.
说“安”     
许慎《说文解字》对“安”的解释是:“安,也。”《尔雅》曰:“安,定也。”《周书·谥法》中说:“好和不争日安。”按照古人的解释,“安”就是“”,就是“定”,就是“好和不争”。一个人能够做到“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修炼,不是躲到深山古刹去修行,而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历练,“安”是需要磨练的,就像雏鹰需要在风雨中磨练自己的翅膀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在苦难中磨练,直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样就自然达到了“安”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8.
李韦 《中国宗教》2022,(2):24-25
一、吴雷川简介与历史地位吴雷川(1870-1944)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基督教思想家、神学家之一。与赵紫宸、吴耀宗、诚怡等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基督教领袖不同,吴雷川是进士出身,在晚清被点过翰林。作为经过科举道路有进士出身的基督教领袖,吴雷川在民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9.
春夜悟静     
春上回故乡,独自在老屋夜读,是董桥的书。不知不觉中,窗外下起细雨,沙沙有声。那雨声悄然而至,又倏而远逝。有点倦,便掩卷啜饮  相似文献   
10.
"生生之谓易"既是哲学家对宇宙相状的揭示,也是"易"本身的性质。从"天地之大德日生"到"易简"之善和"复其见天地之心",贯穿的都是同一个"生"意。理学继承前人又广加扩展,天地生物之心既是与动的综合集成,又是天地生物与仁德流行的统一。从体到动用,从"动之端"到"动之机",现象存在虽有生死显微,"生"之理却通贯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