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宋代以来道教革故鼎新,形成了以雷法为核心的道法体系。北宋末天师世家的杰出代表,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雷法创立、兴盛的潮流中多有贡献。本文从史传考辨和思想解析的双重维度出发,梳理了张继先参同诸家学脉,开创龙虎山正一雷法的事迹,并依其著作,对融摄内丹心性学说的正一雷法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雷神崇拜是道教雷法实行的信仰基础。从对雷神崇拜演变的历史图景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雷神崇拜以及由雷神崇拜本身所透露出的传统中国人具有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模式,是后来道教构建雷法体系的潜在渊源。崇拜的产生,源于先民对自然界雷电现象的“畏惧”。然而,在雷神形象的历史演变中,世人对雷神形象的塑造有典型的人格化倾向。此后,道教沿用了民间社会的这一人格化方式,构想了可供道士召遣役使的庞杂的雷部诸神系统。随着雷部诸神体系的建立,世人的心理也完成了由“畏惧”雷神,心生敬畏,并向“策役”雷神,济物利人的转变。一、雷神形象的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神霄派主要经典的文本分析,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论是神霄派行使雷法的理论预设,保神养心的内丹炼养是其行使雷法和得道成仙的最重要的法门,并指出其内炼为本、外用为末的雷法特色。  相似文献   
4.
道教雷法一般的作用为驱鬼治邪、祈雨禳灾,从表面看来与内丹锻炼毫无关系。但金丹派南宗自陈楠起,其门人必须兼习雷法,这么做的目的除了使修炼者功行双圆外,还有没有其它目的?本文首先依道经总结雷法的施行过程,然后对其中的要求作出分析,找出了雷法的主要目的:让修炼者通过修炼,而达与道合真之境。  相似文献   
5.
南宗肇始于北宋张伯端,历传石泰、薛道光、陈楠。自陈楠开始,出现了新的特色,即在内丹修炼之外,兼传神霄派雷法。白玉蟾得陈楠内丹与雷法真传,和他的弟子们创建了以行持雷法为职事的教团,此即南宗,是相对于北中国的全真教而言的。神霄派雷法在南宗的创建以及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白玉蟾承陈楠之后,对雷法的传承做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在道教雷法的学术研究之中,法力是一个非常特殊却少人关注的概念。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曾研究过原始部落所崇奉的超自然力量——"玛纳",而现代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也在《儒教与道教》中提到了"卡里斯马"。这两者均非仅是抽象构造的名词,更是宗教或法术所确切认定的神圣力量源泉。西方宗教学的探究,对考察中国道教雷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雷法道士们扭转乾坤、肃清八极的法力,是否即是"玛纳"或"卡里斯马"这  相似文献   
7.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8.
陶金 《中国道教》2012,(2):34-41
一、前言《诰斗科仪》(或简称《诰斗》)是以向"斗姥元君"奏告"元降心章"以达到祈祷目的的一种道教科仪。依所祈祷事项的不同,分为禳病解厄的《清诰斗》(全称《大梵先天奏告科仪》)与超度亡魂的《亡诰斗》(全称《先天拔亡奏告科仪》或《梵天奏告拔亡金科》)。此两种科仪结构大体一致,因功能不同而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道教神霄派渊源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道教神霄派的渊源始末,例举唐代道教符篆派的一些事迹,认为道教之雷法已于其际开始流行,从而为神霄派在北宋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汪真君的存在与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