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正则互模拟理论并比较了正则互模拟的外延性大小,通过对非良基公理之间不相容的条件的讨论,我们进一步比较了由正则互模拟决定的非良基集合域的大小,最后对非良基集合论FAFA、SAFA和AFA中的非良基集合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周欣 《心理科学》2003,26(1):82-86
本研究中运用了两个实验探讨数数干预和测查条件对儿童在集合比较中运用数数的影响。干预对3岁儿童(M=3:9)没有影响。在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时.干预组儿童比控制组儿童更倾向于用数数比较集合.自然组儿童也比传统组更倾向于用数数。许多4岁儿童在无干预时不用数数可能是因为,1)不知数数比视觉性比较更有效,或2)他们在集合比较中的数数极易受测查情景因素的影响。儿童在集合比较中的数数运用与他们的数数水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从大脑整合的角度分析心理的神经机制。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和动态联结而构成神经集合被认为是每一个认知活动的基础。然而这一交互作用的具体性质,即脑整合的机制尚未明确。通过对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神经元活动的时相同步可能是脑整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凤华  杨群  张庆林  汤永隆 《心理科学》2008,31(6):1461-1465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前件(或后件)是二元(或多元)的5种条件命题的4种推理形式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了五种不同条件命题类型对4种推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命题类型、推理规则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非常显著.这个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条件推理的集合映射模型.  相似文献   
5.
自我复杂性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垒  栾胜华  张慧 《心理科学》2001,24(1):92-93
不同人的自我概念内容不同,可表现为自我复杂性(Self-complexity)的差异。James、Gergen、Markus和Nurius等都将自我看作一种多层面结构。类似的。Linville认为自我复杂性是“代表各种各样认知结构的自我方面的集合”。复杂性越高。自我描述的内容越多。  相似文献   
6.
明确嵌套集合关系对贝叶斯推理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典的乳癌问题作为实验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有助于明确嵌套集合关系的逐步提问、树图表征等外部表征方式以及元认知调控和被试类型等因素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逐步提问对改善贝叶斯推理的成绩没有显著作用;(2)完整和不完整的树图表征显著地促进了推理成绩,但简约的树图表征的促进作用不显著;(3)叙述理由引发的元认知监控显著地促进了推理成绩。(4)文科和理科两组被试的推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贾志军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66-67
目前,国内外对“大数据”概念的共识是——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拥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多样化的数据集合(信息资产)。依据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可知,大数据除了具有信息数量大、种类多、应用价值高等特征外,还具有实时性、共享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循环并不可恶"。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基础公理和反基础公理。首先指出基础公理原本就是一条有争议的公理;第二,说明基础公理的局限性;第三,详细论述反基础公理家族中的三个成员,并给出它们两两不相容的一个证明;第四,分析反基础公理导致集合论域在V=WF上不断扩张的方法,并指出这种扩张的方法与数系扩张的方法相同;最后结论:良基集合理论(ZFC)与非良基集合理论(ZFC~-+AFA(或者ZFC和ZFC~-+FAFA或者ZFC和ZFC~-+SAFA))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欧几里得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孝群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54-56,57
该文首先介绍创造力的定义,然后分别讨论从创造力与好奇心的关系的角度,创造力与自信心的关系的角度,创造力与立志创新的决定的关系角度去研究创造力的不足,最后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人格特征集合。  相似文献   
10.
史璟 《逻辑学研究》2009,2(4):82-96
引入非良基集合可以为模态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语义学。这种语义是在集合上解释模态语言,使用集合中作为元素的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解释模态词,并在集合中采用命题变元作为本元,从而解释原子命题的真假。在这种新的语义下,从模型构造的角度看可以引入几种非标准的集合运算:不交并、生成子集合、p-态射、树展开等等,证明模态公式在这些运算下的保持或不变结果。利用这些结果还可以证明一些集合类不是模态可定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