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性心理疾病,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极大的危害性,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简单介绍了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和引发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并详细讨论了治疗抑郁症时的三个主要任务,即寂寞和空虚、内疚和无能感,同时也提供了几项可以用来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你成绩也许不理想,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你不必自怨自艾,也不必沉浸在烦恼和失望中,你的未来生活仍然可以精彩。  相似文献   
3.
葛耀君  李海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2073-2082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霍夫曼虚拟内疚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涵义及类型、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评述。该文认为。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不仅拓展了内疚研究的心理学领域。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共有消费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并承担开销的一种常见的消费活动。本研究基于风险转移理论, 探究了消费情境(单独消费vs.共有消费)对不熟悉产品偏好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5个实验, 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 在共有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产品。原因在于共有消费情境会转移消费风险, 使得消费者对不熟悉产品的感知风险降低。但是该效应仅发生于产品风险较低的产品。同时, 当共有消费群体的关系较为疏远时, 该效应会消失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6.
郝娜  崔丽莹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626-1636
作为两种常见且易被混淆的自我意识情绪, 诸多研究者对内疚和羞耻的产生前因及影响后效进行研究, 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两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发现, 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存在差异, 内疚的影响更为稳定及具有普适性, 羞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内疚和羞耻对合作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从动机机制和调节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动机机制包括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以及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内疚对他人的补偿、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维护社会互动中的公平; 弥补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降低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修复人际关系, 重新获得他人或自己的接纳与认同。羞耻对自我的保护、修复动机主要体现在释放消极的情绪状态; 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声誉, 修复自我; 保护自我, 防止后续伤害及不良后果。总体而言, 内疚者关注过失行为及后果, 侧重于对受害他人的补偿或对与他人关系的修复, 而羞耻者关注整体自我的受损, 侧重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自己社会形象的修复, 基于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疚与羞耻影响合作行为的动机机制对比模型图。其次, 调节机制涉及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其中个体因素包括认知因素、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特质和情绪状态, 情境因素包括暴露情境和掩蔽情境、实验情境和日常情境、相关情境和不相关情境。具体而言, 内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的较少受情境的限制, 而羞耻受情境因素限制较多, 在暴露情境、相关情境中更能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而在掩蔽情境、不相关情境中, 羞耻较难影响个体的合作抉择, 且无论是实验室情境还是日常情境, 内疚似乎都比羞耻更易影响合作。最后, 鉴于内疚与羞耻的诱发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仍需检验, 两种情绪对合作行为影响的过程机制和生理机制仍不明晰, 个体因素影响的研究尚不充足以及跨文化研究较为缺乏, 未来研究可以从内疚和羞耻诱发与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情绪作用发生的内在过程和生理机制, 情绪影响的个体和文化差异这几方面进行扩展和深挖。  相似文献   
7.
7月1日是党的生日。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此庆祝党的97岁生日。"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商品在全世界影响巨大.新世纪(2000年)以来,华人参演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其中塑造的华人女性角色与形象主要有狠毒龙女、待救公主、干练职业女性与神秘巫婆和圣女等.这与2000年以前相比,既有保留也有变化,有了一定进步,但尚未摆脱集体想象物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法,随机选取上海市3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学生为被试,探讨班级氛围在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男生的外化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女生,其感知的班级氛围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集体道德情绪与集体责任行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学生感知的班级氛围随年龄的增长先下降再上升,八年级时最低;集体道德情绪和集体责任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小学生(四、六年级)的集体道德情绪和集体责任行为得分均比中学生(八、十年级)高,高一(十年级)学生的得分处于最低水平;(3)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的关系受班级氛围的调节。与消极的班级氛围相比,积极的班级氛围能够弱化外化行为问题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的负向关联。结果揭示了积极的班级氛围对外化行为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这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协作抑制是指当人们在一个记忆小组中一起提取信息的时候,小组提取的信息总量比等量个体提取的信息总量要少.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从认知角度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主要的理论解释有提取策略破坏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前者认为小组成员的提取结果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信息组织策略产生了干扰,导致小组的提取成绩低.而后者认为小组内成员的提取结果会抑制其他成员对非提取项目的表征,降低小组协作提取能力,出现协作抑制.本文对两种理论假说的提出背景,基本观点,证据支持及现有争论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对两种机制的关键矛盾点进行区别性检验、对不同认知机制在不同条件下成立可靠性的检验以及通过对编码阶段进行操控来进一步考察协作抑制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