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阳货》记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少人据此论定孔子轻视妇女、鄙视小人。事实上,这种看似再无疑义的理解,事实上却与孔子思想相悖。在重新考察"养"字本义,并参验《尚书》《逸周书》尤其是《孔子家语》等相关记载后,我们认为此语系孔子承袭周代"敬德保民"理念,为其重民、爱民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3):68
<正>本刊讯2月21至25日,应孟加拉国佛教复兴会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西藏佛学院院长珠康·土登克珠活佛为首的中国西藏自治区佛教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了孟加拉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孟佛教复兴会下辖的法王寺举办的2015年度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  相似文献   
3.
曾培芳  段文波 《学海》2007,(1):152-156
民事判决书改革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写好判决书的“制作技术”,而支撑该套技术理论的阙如,又是造成判决书“剪不断、理还乱”的根本要因。要件事实理论使判决书的写法与裁判的内容紧密勾连,可以为解决当下判决书“说理”提供一条规范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Semaphorins为轴突导向和神经细胞的迁移提供导向信息。这些导向分子通过抑制自发的或异常的轴突生长来维持己建立的神经连接,并参与突触可塑性以及中枢神经受损后抑制神经再生与神经细胞的死亡。目前,虽然对Semaphorins在神经发育、成熟及受损不同阶段中的功能己有初步的了解,但Semaphorins其受体多样,尚无法预测Sema-phorins与其受体的结合将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Semaphorins在神经系统中起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Semaphorins对癫痫、精神分裂、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作《老子韩非列传》,不仅历史性地呈现了韩非子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逻辑关联,而且昭示了韩非子背离老子思想的深邃意蕴。韩非子借助老子"道"的悖论思想,批判并否定了儒家"仁义"之"礼",代之以"法"而"治天下"。但从本质上说,无论是儒家之"礼"还是法家之"法",均为背离"生生"之"道"的"无道"之"术"。史家作此传的深意,在于反思西汉武帝朝弃"黄老"而尊"儒术"之立法思想转变的真相与实质。  相似文献   
6.
祭羊 《天风》1995,(5):36-37
俗话说:“人生过三关。”所谓“三关”,就是名誉关、金钱关和情爱关。有的人可以过一关或两关,也有的人“三关”都过不了。其实,这“三关”并不度过,只要你在神的面前专心祷告,  相似文献   
7.
刘亮 《管子学刊》2011,(4):119-125
21世纪最初十年间的《韩非子》思想研究,在研究方法、思想结构、理论认识、疑问题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规范"概念、发生认识论、语义分析法等概念与方法的使用,使得研究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在这一领域得以延续。只是方法各皆存在一定局限。法势术间的关系仍是《韩非子》思想结构方面被讨论的热点。《韩非子》人性论的研讨则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这十年有关《韩非子》理论认识的深度。其有关疑问题的研究进展,则可选取《势》篇的分析作为例证。此外,《韩非子》君德思想、《韩非子》对老子的诠释等方面,诸学者亦有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大德高僧,尊敬的"世佛联"秘书长,尊敬的各国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值此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和第18届世界佛教青年联谊会大会即将闭幕之际,很荣幸有机会就一些重要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这些议题与世界佛教徒有关,更与世界人民有重大关系。在地球上居住的近70亿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自己基于宗教类别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律师执业会见、阅卷和调查取证是指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执业时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查阅案卷材料,依法调查取证时遇到的种种困、刁和限制的问题(下文简称“三”)。由于法律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规定的过于原则和抽象,使律师的这些权利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于是就产生了律师执业“三”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三的主要表现,具体分析了三存在的原因,指出了“三”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对“三”问题提出了法律思考,并针对“三”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7,(9):64-64
问:我是个参与教会侍奉不久的年轻人,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言语间常常会惹人生气,而对方不高兴时我又惊恐不安甚至不知所措。请问,我该怎么办?一弟兄:小刚答:小刚弟兄,你好!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总是希望尽量避免冲突,但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令对方发怒、生气。事实上,即便在亲人、朋友、情侣之间,也免因一言不合而起争执,教会同工、同道之间更免这类尴尬。而且,越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