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是宋明理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伴随着建国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陆王心学研究走过了一条坎坷而又曲折的道路。对此时段的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成果进行展示和回顾,有助于陆王心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王心学之所以自宋明理学中产生,有着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但就思想根源上看,程颢的“识仁”思想,直开心学一派源流。他从天人一体的人生境界及心理合一的道德修养工夫上体认“理”,开辟了理学中心性合一的本体论和直觉体认方法论的先河。它依据孔子之“仁”,上承先秦《易传》的“生生之化”,及《中庸》的性理合一思想,吸收了张载《西铭》万物一体的伦理本体意境,与“大心”说为学方法的直觉倾向,将理学之“理”看作人性与物性、知觉与性理贯通的伦理本体,并由本体而推及方法,论述了伦理本体与实践道德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陆王心学所始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慈溪人,谥文元。曾筑室德润湖上,更名慈湖,学者称慈湖先生①。杨慈湖为象山门下高弟,全祖望说“文元(慈湖)为陆氏功臣”②。四库馆臣也认为,“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斡”⑧。黄宗羲评价其学术地位说:“象山之后不能无慈湖,文成之后不能无龙溪”④。近人钟泰谓:“陆门之有杨慈湖,犹朱门之有蔡西山也”⑤。这都表明,慈湖是象山门下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弟子。甚至“其立言宗旨,已开新会、余姚之派”⑥。其学说在陆王心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慈湖生前身后备受“近禅”、“是禅”之讥,理学史上评鉴慈湖学术,这个指责亦所在多有。因此四库馆臣总结说,“其讲学纯人于禅,先儒论之详矣”⑦。从唐宋开始,儒学视二氏为异端,直至中晚明才有所转变⑧。在儒林或道学中人看来,“近禅”是非常严厉的批评。对心学一系理学家“杂禅”的问题,虽然学界近来有所考辨,一些沿袭之谬得以澄清,但于慈湖尚缺乏全面深入的检讨。而慈湖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究竟如何,关涉到其学术的宗趣和定位,确有专门研究的必要。本文从辨析慈湖的态度与行迹和回应“世儒的批评”两方面加以考察,希望使慈湖“杂禅”的问题得以辨正和嫠清。  相似文献   
4.
曾燚 《管子学刊》2020,(4):80-83
“工夫”作为宋明儒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儒者日用常行间对修身达圣、齐家治国的追求起着关键的作用。于他们而言,工夫是贯通天人的实践法门,若工夫到处,则万事皆安。如程颐所说:“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自宋明至今,对于工夫的研究络绎不绝,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关于工夫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了一大热点,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成果上都有诸多的突破,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或问题。鉴于此,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沈顺福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承办的“论道稷下:儒家工夫论”工作坊会议,于2019年12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召开。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二十余篇。与会人员就儒家工夫概论、儒家工夫论与先秦思想、程朱理学工夫论、陆王心学工夫论、明清儒学工夫论、儒家工夫论与西方思想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兹将会议学术研讨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陆异同”或“朱王异同”为中国儒学史上一重大课题 ,许多思想家都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明末清初著名的关中大儒李二曲也在这样的传统中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综观二曲的著作 ,他主观上是想调和二者 ,取长补短。可是笔者将尝试证明 ,朱子与陆王的不同 ,是本质上的 ,并不是调和就能够解决的。二曲企图调和二者 ,必然会有所侧重。表面上 ,他是以陆王为主 ,朱子为辅。可是只要我们仔细探讨 ,就会发现 ,其实他的思路还是朱子的思路 ,只是他并不自觉就是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叶适既是勇于开展学术批判的人 ,又是善于开展学术批判的人 ,从而揭示了叶适学术批判精神的基本之点 ;文章又从南宋的政治、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背景 ,论述了叶适学术批判精神形成的原因 ,认为叶适的学术批判精神是当时时代精神要求的反映和产物 ;文章还从叶适在中国学术批判史上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着重地论述了他的学术批判精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学”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炽成 《哲学研究》2012,(8):36-43,128
说到"心学",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陆王心学",其实,"陆王心学"的说法是很晚才有的。在宋代,"心学"最常见、最典型的是指与"十六字心传"相关的传心之学。本文拟先考察 "心学"的原初意义,然后再看其在后代的演变。一在汉语中,"心学"这一概念产生得比较晚,它大概首先是南北朝时在翻译佛教经典中使用的,其中的例子有: "当学三学:谓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解脱论道》卷一,见《大正藏》卷三十二,四〇〇上) 在佛教语境中,心学一般与禅定相关,意味着摒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本文所考察的心学是儒家的概念,与上述佛教的心学不同。虽然如此,它还是与佛教有关  相似文献   
8.
很多论者遵循黄宗羲的看法把白沙学看作阳明学的先导。事实上,白沙学与阳明学、象山学都有根本性的不同。陈白沙的三大学术要旨(自然、自得、主静)无法以心学来统括。白沙的思想渊源、身后影响等也证明白沙学非心学。以心学来说白沙学,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很大的误读。黄宗羲以阳明学的兴起、发展作为主线来叙述明代学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陆王心学直承《孟子》,以本心为人生之发源。陆象山的立其大、王阳明的致良知皆在尽心知性上立论,由内而外扩充人生的精神宇宙,以使人生充实而有光辉。把内圣践履看作一个精进不已的过程、通过知行并进成就自我是陆王心学的真精神。徐梵澄先生晚年力作《陆  相似文献   
10.
在宋明理学的内部争论中,心性关系是一个要害问题。无论程朱抑或陆王,均以追求心性本体体验的一致为理论建构的目标,故而他们都认为心与性是不同层次、不同功能而又具本体论意义上合一的概念。程朱侧重于性的本源意义,故以性诠心;陆王则建立了心的本体论哲学,以心诠性,实现了哲学本体论视阈的根本转变,故为近代心学一系所津津乐道。在儒学史上,陆王心学一扫因"空疏之气"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