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3.
至圣的真道     
秀秀 《天风》2002,(1):10-11
信耶稣仅仅为了得救是不够的,还要追求生命长大,因为主耶稣说过:“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在至圣的真道上”一文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临济禅的精髓主要体现于无事是贵人、无位真人和无依道人之中,也反映于它那活泼泼的禅诗之中  相似文献   
5.
侯忠海 《哲学研究》2012,(3):105-110,118
<正>多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多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多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  相似文献   
6.
王光松 《现代哲学》2012,(6):117-121
在儒学史上,孔子"有德无位"是一富有张力的触及孔门存在根基的思想史事件,朱熹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在传统朱子学中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研究表明,朱熹对孔子"有德无位"事件的解释主要是在其《中庸》学中完成的,有意义、性质与原因三个解释向度,这些解释为朱熹选择理想实现途径以及确立生存角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易传》对《周易·解卦》的解读来看,春秋时期及之前,人们对于"君子"与"小人",基本上都是着眼于"位"的区别——把握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理解《论语》中孔子的君子小人说,具有重要启示。《论语》中以"君子"小人"同时对举者,除明确指向地位差异和道德差异的之外,其他纠缠不清者,可以划分为地位所带来的眼界差异、能力差异、修养差异等三种情形。在当今把"君子小人"固定为"德"的区别的话语背景下,笔者重新提出《论语》"君子小人"说的纠结问题,目的在于恢复历史原貌,使今人更准确地把握孔子学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孙蕾 《学海》2014,(4):165-171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法国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制度,为德日国家所无。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既判力理论在上述国家存在差异。我国为遏制所谓的"虚假诉讼"现象而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该制度。要使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一定的制度空间,则应当使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相脱离,同时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大致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来重新型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空间,以理清其与再审之诉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以及形式语义学对汉语连动结构的研究一般都停留在一阶逻辑的层面上,即通过一阶逻辑中的形式化方法给出连动结构的形式化构造。但是在对不同类型连动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时,一阶逻辑这一工具就显的不够了。本文中,作者将以因果型连动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一阶模态逻辑为其构建形式系统并尝试给出因果型连动结构和途径–目的型连动结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