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鬼谷子》一书是先秦纵横家探讨谋略、游说理论的专著。此书将《孙子兵法》、《老子》、《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灵活运用于谋略、游说理论中,在深刻的辩证哲学指导下,提出了完整的谋略、游说理论体系。辩证法是《鬼谷子》一书的理论基础,它既是游说理论的总原则,又是贯穿在诸多具体游说技巧中的指导方法。《鬼谷子》认为,游说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概而言之即"知己知彼"。在具体的游说中,《鬼谷子》特别强调通过语言试探窥伺对方内心的真实意图,并最终俘获对方的信赖。不过,实践过程中事情往往并不顺利,故《鬼谷子》又提出"飞箝"、"仵合"的理论。前者在"欲求先予"的指导下,通过赞美、抬高对方的方法来创造制胜的机会;后者则在"正反循环"的辩证认知中认为事物总是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转圜,故在确实不可为时适时抽身而退,以待制胜之机。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北朝时期,宗教界流传一个佛道相诤的故事。北魏昙鸾法师,往梁朝勾容山(今江苏勾容县茅山)访问道教华阳隐居陶弘景,请求长生之术,弘景赠以仙方十卷。昙鸾回到北方,路经洛阳,恰遇印度来的大翻译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于是问流支佛教中有无长生不死之法,胜过东土仙经否?流支说:“此方何尝有长生之术,纵使长年,少时不死,但终久脱不了轮回三界。”乃授之以《观无量寿佛经》。昙驾顶礼接受,当时把十卷仙方用火焚烧,专心研学《观经》,到汾并各地弘扬净土教义,广集徒众,成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任永真开创的张良庙道教丛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坝县紫柏山下的张良庙,是明隆庆五年(1571),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告老还乡,路过紫柏山坐馆讲学,题留《怀山好》碑刻以后,将山上张良老庙移建山下的,后毁于明末战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汉中知府滕天绶押送军米入西安路过紫柏山下,见尚存“张子房先生辟谷处”石碑一通,后拨款重修了张良庙大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前,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河道总督于成龙奉旨出京路过紫柏山下,见有道人看守香火。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成龙又出京来到紫柏山下入庙敬香,见道人换成了僧人,张良圣像变成了释迦佛像。于成龙觉得奇怪,访其原因,得知僧人强行霸占…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文学是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而从西方介绍到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就它本身说)在中国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几个方面都有所进展和突破,甚至达到(它在中国的)高峰.现代主义文学在30年代的鼎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2,(6):2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代表团访问我会本刊讯(房赢摄影报道):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于2012年4月23日上午,接待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主席钟嘉乐牧师行。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  相似文献   
6.
神钟与道教     
中国古钟源远流长,从石器时代的陶钤算起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有形、有义、还有声,严格来说,钟不仅有一种声,还有阴阳多种声,而更有趣的是,与这声相和的,是天地间的吟咏和人世间的吟咏,这种大小吟咏相和,居然和谐共存了两三千年的历史,这大概也就是至今人们吟咏相和乐此不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关于翻译及作者二大乘小乘、三、檀波罗蜜四、尸罗波罗蜜五、■提波罗蜜六、毗梨耶波罗蜜七、禅波罗蜜八、般若波罗蜜九。  相似文献   
9.
杨中芳 《心理学报》2023,55(3):355-373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藉助分析COVID-19疫情控制的应急心理机制,提出一个思考中国人“自我”的新架构,希望未来它能成为研究这一热门研究领域的新进路。沿用中国传统流传下来、但却一直被沿用至今的中庸思维,以及其内涵的“阴阳思维”及“全息思维”作为立论基础,提出“中庸行动我”的构念。它是指个体在选择及执行解决问题之具体行动方案时,依现实“情境需求”,灵活地“协调”出一个最恰当的“行动我”,以配合集体战疫的需要及功效。“中庸行动我”这一构念的提出,不仅只是为了解释战疫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它欲反映出中国人思维“灵活性”的根源,从而可以作为研究“中国人自我”的另类进路,不再只是以跨文化研究进路所关注的“本质自我”为主要立论基础,从而丰富了该领域现有的知识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孙锡培  姚民权  阚保平 《天风》1995,(12):36-37
今年九月间,应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人才交流机构的邀请,由全国两会海外关系委员会组团,全国两会派出一个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代表团,访问了美国的福音派神学院和教会,归来的途中还访问了香港的七所神学院校。访问团成员来自于全国八所神学院,他们是浙江省两会的邓福村牧师、浙江神学院院长孙锡培牧师、四川神学院董事会董事长华长吉先生、安徽神学院副院长项建华牧师、福建神学院副院长林志华牧师、东北神学院副院长沈光玮牧师、山东神学院副教务长李洪玉牧师、华东神学院教师姚民权牧师、金陵神学院教师阚保平牧师。以下刊登三篇访问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