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1.
行政问责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作为一种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不仅具有政治、行政和法律等方面的价值,也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它们主要体现在:促进政府履行责任伦理构建责任政府,规范权力运行助推权力向善,尊重"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和弘扬道德责任塑造伦理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渐突出的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卫生决策者必须重新审视卫生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与轻重程度,公平分配始终是中西学界关注的焦点,西方的“合理问责”框架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逐渐成为近十多年来保障卫生资源优先分配程序公平性的主导范式.运用“合理问责”的伦理学分析框架探讨在中国新医改背景下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卫生资源分配趋向公平有赖于以决策部门有效执行力为基础的综合性改革,取决于在合乎公平道义的前提下,决策部门能否推动公开透明、公众参与、问责监督等机制,并明确资源分配标准和优先分配项目.  相似文献   
3.
丁宇峰  孟翠湖 《学海》2014,(4):45-53
审计作为国际公认的反腐败手段,其反腐败作用的实现需要有完善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不同的国家审计模式下,审计问责制度有所不同。我国国家审计采用的是典型的行政模式,制度上存在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标准不统一、问责保障措施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实践中不同机关重复工作、同类案件处理结果差异较大等现象,应当进一步统一问责主体,明确问责对象,增加问责内容,强化问责保障措施,以实现审计的反腐败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研究,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可能产生混淆的结论,它既可能降低,也可能促进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即出现“问责失灵”的情况。鉴于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究问责失灵的理论边界和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启动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促进作用;预防定向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抑制作用;(2)促进定向启动下,问责通过增加个体的自我损耗增强了其非伦理行为,即促进定向下个体的自我损耗中介了问责与非伦理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建东  刘武 《应用心理学》2009,15(3):278-283,288
本研究就国人的群体关系与问责对谈判者行为及信息共享意愿进行考察,试图探讨文化对谈判者的影响。通过对128名在校大学生的模拟谈判实验,发现谈判者在群内谈判比在群际谈判时有更高的信息共享意愿和更少的强硬行为,群体关系和问责对信息共享意愿及主观利益冲突有交互效应。具体而言,高度问责时,谈判者在群内谈判比群际谈判时有更多的信息共享意愿;低度问责时,谈判者在群内谈判比群际谈判时有更少的主观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作面试的谈判任务,运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权力谈判者(人事经理与应聘者)的社会动机在不同问责条件下对谈判的影响。156名(78组)大学生按同性别陌生人进行一对一的模拟谈判。结果表明:(1)包含亲社会人事经理的谈判组整体的固定馅饼知觉偏差较小。(2)问责提高了相同社会动机谈判组的联合收益和问题解决行为,但减少了混合社会动机谈判组的联合收益和问题解决行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往研究,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可能产生混淆的结论,它既可能降低,也可能促进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即出现“问责失灵”的情况。鉴于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究问责失灵的理论边界和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启动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促进作用;预防定向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抑制作用;(2)促进定向启动下,问责通过增加个体的自我损耗增强了其非伦理行为,即促进定向下个体的自我损耗中介了问责与非伦理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点来揭示人们在面对某些无知情形时进行责任判断的深层困境。然后通过引入道德责任的两面观来解释这一困境的产生,并为如何应对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