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铃木大拙提出禅宗思维是直觉式的以后,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方向上给予了回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对一些主要学者的研究进行述评和反思,为该领域的研究指出亟待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铃木大拙关于禅宗的具体观点呈现出明显对立,但就宗教陈述的意义而言却共享了基本的预设,都认为语言是对某种经验的摹写。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种语言观念展开了深入批判,我们可以借此对胡适禅学案中潜在的语言立场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3.
艾克哈特对“空”义的阐释至少有三种,即受造物的“空无”、自我的“空无”、神的“空无”,并非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仅是心理意义上的“空”.与僧肇所宗“空”义相比,两者在“万有”虚无、得“空”路径、理论归宿三个方面呈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