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西安清真餐饮业在发展中受到宗教、历史、文化、社会、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多元影响。仔细分析清真餐饮业起落沉浮的原因,总结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对于清真餐饮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将其建国后发展过程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并对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2,(6):23-29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宗教工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在理念上发生了深刻转变、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月4日至5日,国家宗教局在上海召开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12个宗教活动场所的代表介绍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育有千年不衰的优秀传统,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同义词。儒家教育为儒系文化的绵延和传播储备了思想和人才,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及考试制度的兴起、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儒家  相似文献   
8.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是每个人的居所,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对古建筑的考察和回顾,不仅是在见证祖先流传给现代人的历史瑰宝,而且还赋予了现代人审美创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摄影家的审美创作活动,经历了发现美、提炼美到创造美的过程。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摄影者审美意识的融入。如果在摄影创作中充分调动并运用审美意识,作品也会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