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沐霖 《天风》2004,(8):44-45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揭露或显明某事,使真相向一个探索的人敞开的涵义。启示——表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念,即“我们需要被告知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启示——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上帝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2,(6):23-29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宗教工作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在理念上发生了深刻转变、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月4日至5日,国家宗教局在上海召开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12个宗教活动场所的代表介绍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孟子思想中有鲜明的"共享"指向:在"与民同乐"的主张中,孟子将"快乐"视为君民共享的重点,反对君王独享快乐,倡导恩赐的共享和无主体差异的共享;在富民政策中,孟子试图通过赋权、救济、减免税赋三种方式实现君民财富的共享;在教育主张中,孟子认为伦理教育和成圣的机会不应当被某个社会阶层所独占,而应当被所有人共享。孟子的共享观念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启示在于:为论证共享的道德正当性提供了基于恻隐的理由;在共享主体上,笼统地谈论"人民共享",容易让社会弱势群体沦为共享的边缘群体,共享不仅是民与民共享,更是国与民共享;在共享客体上,对一切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应当以有助于人民美好生活的普遍实现为价值指向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育有千年不衰的优秀传统,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同义词。儒家教育为儒系文化的绵延和传播储备了思想和人才,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官学、私学、书院及考试制度的兴起、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儒家  相似文献   
7.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8.
内耳毛细胞再生研究的哲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内耳毛细胞受损后是不可以再生的,然而近年来人们的研究表明,鸟及类哺乳类动物内耳毛细胞受损后是可以再生的,此为耳聋防治的深入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是每个人的居所,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对古建筑的考察和回顾,不仅是在见证祖先流传给现代人的历史瑰宝,而且还赋予了现代人审美创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黎约瑟 《天风》2002,(1):48-49
“因信称义”是神的恩典,是圣灵启示给我们的真理,对所有未信者真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是神给所有迷失(惘)之人开出的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也是历世历代以来每位基督徒曾走过(也是必须走)的路。有人曾为“因信称义”质疑上帝的公义:罪大恶极,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临终的一刻钟就因为相信耶稣基督,他就因信得进乐园;而那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就因不信或者没有机会信(统称未信者)就不能进乐园吗?对于前一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