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2,(5):90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传统的佛诞日,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系列活动,纪念释迦牟尼佛圣诞。活动由浴佛法会、祝圣普佛法会、释迦佛圣诞梵乐慈善晚会暨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3.
学城 《法音》2003,(3):5-8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  相似文献   
4.
陈文忠 《法音》2004,(8):25-26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莆田凤凰山南麓广化寺的东侧,又称广化寺塔。该塔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仿木构楼阁式石筑,八角五层空心,总高30.6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塔创建年代不详,但据塔上第二层北门右门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毫社张景醇挈家同登”字样看,该塔在南宋乾道元年(1165)就已建成,故创建年代最迟应在南宋乾道元年前。第一层塔室南壁的壁龛内壁上有自左至右竖刻楷书两行“舍利塔镇旧基”,可知此塔前身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舍利塔。石塔坐西北朝东南,塔体均为花岗岩石,面层细凿,由须弥座和塔身组成。…  相似文献   
5.
乙涓 《佛教文化》1995,(6):36-39
克孜尔石窟是整个新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地理位置最西的一个佛教石窟群,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历史上这里属于古龟兹国的属地,龟兹国又是我国新疆地区的最古老的一个国家和三大佛国之一,曾经养育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鸠摩罗什大师。克孜尔一带多为堆积而成的黄土山,这里很多年前曾经是大海的世界,以后因为地形的变化,海底隆起,变成了高山。  相似文献   
6.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7.
佛教新闻     
《法音》2001,(9):41-42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斯里兰卡  本刊讯 应斯里兰卡康提佛牙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泰国“世佛联”主席的邀请,以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新成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45人,于7月30日至8月9日先后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泰国,受到三国佛教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7月30日,代表团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斯里兰卡佛教部埃迪里维拉部长和暹罗派佛教达玛帕拉大长老专程到机场迎接。在斯里兰卡访问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西古城,参拜了斯里兰卡国宝--圣菩提树和法显大师当年参学过的无畏山寺等著名的佛教圣地,拜…  相似文献   
8.
精妙别致的著名古塔古心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乃为梵...  相似文献   
9.
永祚寺在太原市南城区郝庄东南高阜上,背依南山,面俯晋阳,四周青松翠柏,绿草如茵,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太原市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区。 明万历四十年孟冬关廷访撰的《太原府志》卷二十四《寺观》曰: 新建塔两座并寺一所,城外东南。高入云霄,为晋奇观。万历年建。起自堪舆家 言,谓:“塔在巽峰,则文远胜。”建后,连三科两庠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徵 也。 太原亦称晋阳,晋阳是春秋时代赵国的赵简子(赵鞅)的家巨董安于开始修建的一座小城。其旧址在汾河之西,即今晋阳镇的所在地。入隋之后。  相似文献   
10.
郭储 《法音》2023,(9):46-52
<正>《释迦谱》是中国僧人撰写的首部释迦牟尼传记。作为杰出僧人、佛教史学家僧祐存世的三部著作之一,其无疑能反映僧祐的佛教思想与态度,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产物。《释迦谱》收录的阿育王相关内容,正是东晋南朝阿育王经典与文化流行下的结果。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僧祐对时代思潮的观照与把握,也能窥见阿育王文化在当时的兴盛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